三全育人 · 微光|第七屆教學標兵藥學院黃先菊教授:扶新育苗,她是赤膽誠心的藥學“追夢人”
作者:黃靖 羅曼禎 來源:藥學院
2022年8月,新疆塔縣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腳下,身形柔弱但神采奕奕的黃先菊教授和她的團隊成員一起,前往帕米爾高原的藥材培育基地考察。當一行人深入繞過光禿禿的巨石時,大片野生紅景天在碎石中蓬勃綻放,一瞬間令人豁然開朗。這讓她不由得感嘆高原植物頑強的生命力,感恩大自然的物華天寶,也更堅定了自己作為教育者和科研者的追求。
黃老師人淡如菊,從事教師一職近30 年來,卻一直綻放著屬于她自己的特有芬芳。生活中,她對學生溫柔以待,悉心關懷;教學科研中,她認真嚴謹,不容半點差池。無論是在講臺上、實驗室里,還是在山野高原、田間地頭,黃老師都默默耕耘著自己的一番田地,在教學和科研中扶新育苗,傾情助學生成長。

踏上藥學旅程,開啟育人篇章
黃老師父親在藥檢所工作,她自幼在單位院子里受熏陶長大。追尋著父親的足跡,黃老師也踏上了藥學之旅。大學畢業后,她選擇走上講臺,開始了長達29年的教學生涯,一路走來,收獲頗豐:
近8年黃老師年均教學工作量達 434 學時,課程評教獲“優秀”16次。2018 年,作為骨干成員,民族藥學教師團隊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2023年,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的成果獲第九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主講的《藥理學》先后獲批校級、省級精品視頻課程和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作為主編、副主編出版教材2部,參編教材 3 部。指導本科生創新創業項目6項,獲得全國生命科學競賽等國家級獎勵3項……

《藥理學》入選國家級首批一流本科課程。
在最近的學校教師節表彰中,黃老師更是被評為第七屆教學標兵。回憶初上講臺的那段日子,她坦言自己作為教學“小白”,遇到了不小的壓力。為了更快地提升教學水平,除了認真觀摩前輩的教學方法,但凡有空,她都會把自己關在空教室里,對著想象中的學生一遍遍地模擬授課,反復練習、思考,漸漸摸索出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其中,她認為最重要的,是在課堂上將職業激情和專業邏輯打包傳遞給學生,“每次站上講臺,我就仿佛找到18歲的自己,不知不覺就和課堂、和學生融為一體”。為了讓課堂更生動,她不拘一格,插入案例、討論、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等多種形式。“老師會把實驗和理論結合起來,在實驗課上給我們講解理論,在理論課上給我們舉實驗的例子,這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課堂知識。”藥學專業 2020 級的全志文如是說。
“教育的形式是多元的,也是不斷向前的。”黃老師不斷推進新的教學手段,《藥理學》這門課程的線上版《談醫說藥》也應運而生。該課程自 2018 年起在學堂在線、中國大學慕課網和學習通等平臺上線,累計開課 16 期次,受到廣泛好評。《談醫說藥》采取視頻錄播課的形式,大約10分鐘一小節,每一小節精講一個知識點,同學們可以在學習平臺上自行觀看,讓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45分鐘。
教學相長,黃老師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共同享受課堂,共同成長進步。她持續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班級規模、專業差異等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課堂內容,保障課堂質量。她十分注重學生評價,常常花時間和學生們溝通,聽取大家的反饋,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她和同事們還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推動了《醫學實驗動物學》等多部教材的編寫與完善,也更好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鐵肩擔科研使命,柔心扶新苗成長
在黃老師眼中,科學研究絕不可束之高閣。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是科學研究者的天職。
有價值的科研應該“接地氣”。為了尋找本領域的科學問題,黃老師經常利用寒暑假帶領團隊赴湖南湘西、云南貢山、南疆北疆、青海、內蒙古等民族地區開展調研工作,沙漠、高山、峽谷,均留下了她的足跡。她曾多次赴新疆對當地傳統醫學特色療法及藥用植物資源進行調研。“這些野生的植物克服惡劣的條件,經過天地的滋養,帶上了神奇的藥性,能夠治療各種疾病。它們是大自然對人類多好的饋贈啊。”回憶起在帕米爾高原上的經歷,黃老師感慨萬千。
黃老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藥有效性與安全性評價。在有毒中藥材尤其是烏頭類民族藥的本草考證、資源調查、毒效關系及質量控制方面她做過多方面原創研究,陸續獲得各項亮眼的成果:主持的“烏頭類民族藥的毒效機制及解毒策略研究”獲2019年度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止痛中藥材安全性評控技術與應用”獲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云南特色民族藥物黃秦艽的活性評價與開發利用”獲得2022 年度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藥物創新獎一等獎。2018 年,黃老師牽頭建立了我校中藥現代化傳承與創新團隊,面向生物制藥企事業單位開展藥物生物活性檢測相關技術服務,共獲得20余項藥學相關的研究項目,完成了30余種中藥(民族藥)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和安全性評價。團隊依托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子課題開發獲批乳藤膠囊中藥1.1類臨床試驗批件,充分利用中藥飲片、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技術優勢,開發了多項具有護肝、解酒、降糖等作用的保健產品。
黃老師認為,將科研成果落地一步步推進,不僅是科研人員對自身的要求,更是同學們在學習、積累階段需要培養的態度和能力。 2021 年,她牽頭與企業聯合搭建了校級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中藥學碩士飲片生產實習實踐基地,每年都會派出研究生到基地學習、實踐。該基地的研究與省級重點研發項目相融合,解決了有關毒性飲片的安全性評價等問題,提高了飲片炮制技術水平與飲片質量。“黃老師常與我們強調,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挖掘中藥的潛在價值,這是我們的使命。”2023年本科畢業后,藥學專業的李鈺師從黃老師,繼續自己在民大的藥學之旅。

野外科考留影。
對于在科學研究上遇到的問題,黃老師時常教導學生務必迎難而上,積極樂觀地去解決。帶領學生參加競賽時,她要求大家全力以赴,把實驗步驟做得一絲不茍、盡善盡美。“黃老師平常溫和待人,但在比賽那段時間里,我見到了最嚴肅的黃老師。”回想起那段時光,全志文記憶猶新。在踏實嚴謹的準備下,黃老師帶領學生一步步攻關,最終團隊獲得了2022 年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
科學研究不可急功近利。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黃老師希望同學們甘于坐冷板凳,靜下心來專注自己,提升自己。她表示,以后會更加注重學生對學習、科學的態度,幫助他們樹立好信心,以寶貴的赤誠之心飛向更廣闊的世界。
堅如磐石求索者,兢兢業業教書人
作為一名教師,黃老師始終認為,敬業是必須要具備的態度。唯有熱愛能抵歲月漫長,敬業是要真正走心,把工作與興趣愛好融為一體,與之產生共振。每天清晨,當同學們還在趕路時,她已經先一步到達了實驗室,等待他們的到來。下午下班后,同學們都陸陸續續地離開了,她還留在實驗室中,繼續琢磨沒有解決的問題。
“先有父母心,再做教書人。”與自己帶過的每一屆學生一般,黃老師也曾為了研究課題而奔波,為論文的發表而苦惱。因此,每當看到學生們取得優異成績時,黃老師會衷心為他們祝賀;當學生們失意時,她也會竭盡全力拉他們一把。在與黃老師交往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感受到自己被悉心關懷著。她不僅是學生們的人生導師,更是他們的知心好友。

實驗室授課。
“教學中,她是一個有責任有修養的老師;科研中,她是一個有本領有思想的老師;生活中,她天真赤誠,是一個非常有情懷有溫度的老師。”李鈺獲得前往西藏支教的機會時,第一時間與黃老師分享自己的喜悅。教學上遇到困難時,她也常常尋求黃老師的幫助。她時刻提醒自己,要像黃老師一樣,保持對教育工作的熱愛,敬畏自己的教學科目,真正把學習方法、知識傳授給學生,實現前去支教的意義。
走過29年,黃先菊老師一步一步攀登藥學教育和科研的高峰,回首再望,早已桃李滿園。她對教學與科研的赤誠,還會在未來的日子里不斷帶動更多的學子一同前行,勇攀高峰。
責編:劉瓊 審核:雷長生 上傳:馮珊珊 發布時間:2024-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