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相當于為你開一扇窗戶,你可以在這里看見你想探索的風景。”雷潔梅老師對新生們這樣介紹自己教授的學科。這扇窗外的風景,學生時期的她就已經領略過。透過這扇窗,她不僅看到了物理學之美,更找到了她堅持十多年的熱愛。
寒去暑來,雷老師從懷揣著求知夢的臺下求學者,一路探索,來到南湖畔,成為站在三尺講臺上的引路人。在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學的十幾年間,她默默耕耘、孜孜不倦,今年先后獲得2025年全國高校物理青教賽湖北省一等獎、湖北省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一等獎,就是對她辛勤付出的肯定,激勵她在教書育人這條路上步履不停、行穩致遠。

用故事打開興趣之門,夯實理工基礎
才華學識斂于內而不炫于外,溫潤和藹藏于身而氣韻自生。三尺講臺上,溫柔的目光中閃爍著對物理學的熱愛與堅持,風趣的話語里流露著對學生的負責與關切。雷潔梅老師采用“雙融”育人的方式,將“中國故事與家國情懷”融入“前沿科技與創新擔當”,激發起學生對物理、對科技的興趣。
作為搭建理工專業之塔前必須夯實的地基,大學物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吸收要點、理解難點,以及不對困難的物理產生抵抗情緒顯得尤為重要。雷潔梅老師回顧了自己的求學生涯和教學期間的經驗,決定從生活現象和科學家故事入手,用生動案例引導學生思考,激發他們對物理的興趣。她在講授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時,考慮到學生在中學時期就已經了解過電磁感應相關現象,因此她在正式教學前給學生留下一個懸念:從1820年奧斯特揭示“電生磁”,到1831年法拉第最終發現“磁生電”,其間為何整整間隔了十一年?當學生們循著好奇聽完這堂課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概念就在他們腦海中開始構建。與此同時,雷老師也借助法拉第的科研故事強調了在科學研究中要大膽設想、敢于跳出固有思維的重要原則。

在面對教學要求中強調的課堂“抬頭率”,雷潔梅老師不單只將其作為課堂目標,她發現“抬頭率”還是一種反映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工具。出現較低的“抬頭率”時,即意味著此處是學生不易理解的難點,她會靈活變更授課速度,為學生們重新梳理難點。不僅如此,雷老師還會鼓勵學生在每節課后自行整理思維導圖,同樣的,她也習慣在新課開始前帶領大家回顧上節重點。教學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雙向的進步。在這樣的循環中,學生面對物理難點時不再是一頭霧水、無從入手,而是在一次次梳理和反復記憶后漸漸理解、強化記憶、掌握要點,雷老師也得以不斷優化教學節奏,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
用“雙融”培育能力之根,構建原理思維
不將比賽視為結果的輸贏,只是將其作為一次別樣的歷練。談及前段時間落幕的湖北省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比賽,雷老師坦言,在報名時并未想太多,她珍視每一個能夠抓住的機會,而這場比賽,成為她教學生涯的重要轉折。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對這場比賽非常重視,專門成立備賽教研工作小組,對雷老師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進行精細化打磨。這使她的教學能力邁上新臺階,幫助她在高手如云的比賽中脫穎而出。她抽到的題目“康普頓效應”,要求在20分鐘內講授光的粒子性這一近代物理核心內容,其中涉及抽象概念與復雜公式推導,不但要求選手能簡明扼要地概括知識點,還要求他們在調動課堂氛圍方面表現突出。雷老師延續一貫的教學風格,采用了“課程思政融合”“前沿科技融合”的“雙融”教學方法,通過吳有訓等中國科學家的開拓性研究作為課堂導入內容,生動展示了康普頓效應的具體意義和在現代科技發展中的重要價值。她最終以“深入淺出、啟發性強”的課堂表現斬獲一等獎,這一榮譽也有力地印證了她的“雙融”育人理念——在知識傳授中自然融入家國情懷。
在此次比賽中,雷潔梅老師認為最驚喜的收獲是對教學與對學生的更深入理解。潛心備賽的過程中,她認識到,教師不應僅是知識的呈現者,更要成為學生學習路徑的設計師。在談及物理學對工科學生的核心價值時,雷老師表示,物理學的偉大成就在于,它已經如此深刻地融入現代文明的肌理以至于我們習以為常,其價值在于培養其第一性原理思維——即穿透表層經驗與行業慣例,直指問題的物理本質,進行系統性拆解與重構。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學生跳出技術發展的路徑依賴,走向真正的原始創新。她希望自己的課堂可以帶領學生培養起原理思維,讓他們在創新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教育是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長路,從桌案前焚膏繼晷到講臺上的氣定神閑,從對學生認知的模糊想象轉向精準共情,雷潔梅老師一路耕耘一路收獲。“隨著教齡的增長,我的目標榜樣一直在變化,我對世界的認識也更全面”,雷老師已經在這條路上為眾多求學者提燈引路了十余載,也在這條路上,不斷成就著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