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蓉:我在喀什做基層公務員
作者:趙浡涵 來源:黨委宣傳部
編者按:
“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發揚奮斗精神,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向全國廣大青年致以節日祝賀并提出殷切期望。
青春筑夢正當時。近年來,不少民大人從江城來到新疆,扎根邊疆廣袤田野,書寫不平凡的青春篇章。
在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廣袤的戈壁灘上,來自電子信息學院的2024屆碩士畢業生向莉蓉這里工作剛滿一年。
一、“行動是打破刻板印象的必由之路”
“我從大山里走出來,更能體會到西部地區發展的迫切需求。”回溯過往,她與新疆的緣分早在讀預科的時候便已結下。彼時,她從新疆籍同學的講述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文化氣息,期待著有天能親眼看一看那里廣袤的土地和熱情的同胞。
作為從貧困山區成長起來的孩子,向莉蓉深知基層是最需要人才、也是最能鍛煉人的地方。“從初中到大學,父母從未干涉過我的選擇,一直支持我的決定。”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成為她奔赴邊疆最堅實的后盾。

向莉蓉在棉花地里查看棉花收成情況。
2024年,南疆喀什地區啟動內地高校畢業生招錄工作,向莉蓉抓住機會,歷經筆試、面試的層層選拔,最終脫穎而出,正式踏上了這片魂牽夢繞的熱土。
“來之前,我聽別人說這里不包郵、上網難,可真正到了之后才發現,這些都是刻板印象。”向莉蓉的親身經歷打破了此前的誤解,也讓她對未來的基層工作充滿期待。
二、“我們的心貼得越來越近了”
得益于在民大的學習經歷,在與村民打交道的過程中,向莉蓉始終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在走訪中耐心傾聽村民心聲,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

向莉蓉在農戶家中走訪。
向莉蓉包聯的村莊有個工作隊,為了更好地融入村民生活,拉近與村民的距離,下班后她常常會去那里和村民們一起打羽毛球。“在與老鄉聊聊天、打打球的過程中,我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們經常會給我送來水果。盡管按照紀律規定不能收受群眾財物,但我們的心貼得越來越近了。”

向莉蓉在庫木庫薩爾鄉8村大棚櫻桃園幫助農戶宣傳櫻桃。
當地部分少數民族干部漢語水平有限,在撰寫文件材料時,常常會出現倒裝句式等不規范情況。向莉蓉便主動承擔起材料修改工作。她逐字逐句地斟酌修改,力求每一份材料都準確規范,經常忙到轉鐘。“雖然辛苦,但看到規范的材料能順利上報,就覺得值。”向莉蓉坦言,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對于工作開展十分重要,每當想到自己的付出能夠為邊疆發展添磚加瓦,內心便充滿了動力。
三、“太多優秀榜樣在鞭策我”
2025年6月,麥蓋提縣開展“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優秀案例”講黨課活動,向莉蓉主動報名參加。在選題階段,她將目光聚焦在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一名村黨支部書記身上——這位書記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種植、成立合作社,讓貧困村舊貌換新顏,在她看來,這正是初心與使命最生動的詮釋。
為挖掘更多鮮活素材,向莉蓉多次與村書記深入交流,還和同事一起走訪村里的村民,獲取了許多一手故事:書記把自家的麥草免費送給村民養羊,為貧困村民購買化肥、種子等生產資料,合作社盈利后及時給村民分紅……這些真實的事例,讓她的黨課內容更加豐富感人。
比賽中,向莉蓉憑借精彩的講述獲得三等獎。這份榮譽,既是對她準備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村書記精神的致敬。

向莉蓉參加麥蓋提縣“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優秀案例”講黨課活動并獲得三等獎。
向莉蓉表示,這次比賽不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聆聽其他選手的故事,她開闊了眼界:有人講述援疆醫療人員遠離家鄉、在邊疆救死扶傷的黨員擔當;有人講述脫貧攻堅歷程中,黨員干部扎根基層、帶領群眾致富的感人故事。多樣的題材和形式,讓她看到了自身的提升空間。“作為從內地來到新疆的干部,援疆工作者的故事既是激勵,也是鞭策。”
“年輕人要敢于嘗試,不要被固有印象束縛。”向莉蓉鼓勵更多青年學子關注邊疆發展:“這里發展空間廣闊,更容易獲得成長機會。”
如今,向莉蓉已與同樣扎根邊疆的愛人計劃長期留在這里,未來還希望將父母接來共享天倫之樂。“人生要多體驗,前二十幾年在山里,現在在邊疆,都是不一樣的風景。”她的話語中沒有豪言壯語,卻透露出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熱愛。
責編:劉虹 審核:雷長生 上傳:劉虹 發布時間:2025-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