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10點的校園,道路上只有零星幾人。走下圖書館門前長長的臺階,邱婧璇腦海中還回想著今天未弄懂的知識點,偶爾抬頭看一眼點綴著星光的夜空,此時耳機里正播放著政治知識的帶背音頻。從圖書館到宿舍的這一段路,邱婧璇已走過無數次,也正是在這條路上,她堅定了考研的決心。“夜晚的風吹在身上很冷,但我卻感受到了自由的味道。也是在這一刻,我才清楚地意識到我正在掌控著我自己。”

每當想起那種自我掌控的感覺,邱婧璇都無比感謝自己當初考研的決定。臨近大四,室友們陸續保研,身邊的同學也紛紛開始準備考研,老師和家長也鼓勵她進一步深造。同時,經過4年的學習,邱婧璇對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門學科也積累起了濃厚的興趣。他人影響和自身興趣的雙重因素讓邱婧璇決定考研。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她成功上岸華中師范大學。
漸入佳境:在探索中發現熱愛
邱婧璇是湖北人,高考結束后,因合適的成績和對民大的了解,邱婧璇選擇在民大度過她的大學生活。選擇專業時,邱婧璇對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太多的了解,那時的她并不知道,她與這一專業會建立起如此密切的聯系。
剛開始學習專業課時,背誦大量文本于大多數文科生而言都是對記憶力的極大考驗,邱婧璇也不例外。晦澀的理論和煩瑣的知識讓她倍感疲憊,但邱婧璇并沒有輕易放棄,而是選擇迎難而上。通過與專業課老師深入交流,她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經過多次試錯,找到了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理論知識的記憶方面,她會想象著在跟一個小學生講解知識,深入淺出地講解,直到她認為對方能夠理解。為了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邱婧璇會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專業知識串聯起來,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她的學習漸入佳境,慢慢發現了專業知識的魅力。此外,邱婧璇在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這門專業課時也產生了對心理學的興趣。她到家鄉的心理研究所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實習,期間她發現了心理學與專業課之間微妙的聯系,并將其運用到專業課的學習上,實現了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決定考研后,邱婧璇為之做足了準備,她大量地搜集學長學姐們的備考經驗,了解考研政策和報考院校。綜合考慮后,她決定報考華中師范大學并一心一意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對于考研,邱婧璇的態度是松弛但不松懈。她并不執著于訂精美的計劃和完成高強度的任務,她認為只要能夠克服疲憊和懶惰,走入圖書館靜心學習就是最舒適的狀態。心態積極的邱婧璇將考研這段經歷視為人生的課程,她認為:“無論未來遇到任何失意和困難,我將更加泰然處之。”從初學專業課的懵懂,到不斷深入的探索,再到考研路上的堅定前行,邱婧璇用“迎難而上”詮釋著對思政專業的熱愛。
知行合一:在實踐中扎根現實
談起對專業的理解,邱婧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不像大眾所認為的高深莫測,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理論知識要扎根到生活的土壤中去,途徑或許只有“真聽、真看、真感受”。一次比賽中的采訪經歷帶給了邱婧璇對于理論與現實關系更直觀的體驗。

在恩施州博物館進行志愿服務講解。
在參加第十二屆“導航杯”案例分析大賽時,邱婧璇團隊研究的論題是“新時代美育視域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點題“新時代”當然離不開對年輕群體美育方面的采訪調查,可是如果局限于此又顯得平平無奇。于是,邱婧璇所在的團隊另辟蹊徑,在采訪年輕群體之余將目光投向了公園里穿著旗袍神采奕奕的模特隊阿姨們,與年輕人相比,她們對“美”一定會有獨到的見解。可是當邱婧璇拿著精心設計的采訪提綱去實地采訪時,進展卻不像想象中那么順利。很多時候,阿姨們不會完全按照采訪提綱去回答,跑題更是常有的事。邱婧璇就慢慢引導她們回到問題本身,以此獲得更多的信息,在無形之中鍛煉了與人溝通的能力。當那些學術化的理論和書面化的表達轉變為靈動獨特的個體體驗,邱婧璇感覺自己真正走出了象牙塔,看到了學科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光輝。
最后,不同群體的思想碰撞讓邱婧璇團隊的研究成果斬獲第十二屆“導航杯”案例分析大賽的二等獎。參加這次比賽,邱婧璇從審題、破題到解題,一步步深入探究學科論題的現實解答,也在其中進一步加深了對自身專業現實意義的理解,堅定了把理論與實踐結合下去的決心。
贈人玫瑰:在服務中散播芬芳
高爾基說過,“給”永遠比“拿”愉快。回憶大學期間的經歷,邱婧璇眼中自己的“高光時刻”不是那些獲得獎項和成績的瞬間,而是切實幫助到他人的時候。
提起新冠疫情,有人會記得那個寒冷的冬天,有人會記得不得已封閉的校園,一定也有人會記得做完核酸檢測后收到的那張溫暖人心的卡片。疫情期間,邱婧璇參與了“同心抗疫”志愿服務活動。活動中,她敏銳地察覺到疫情對大家的心情產生了負面影響。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如何給大家一點信心和安慰成為志愿者們最為關注的問題。邱婧璇和其他志愿者從疫情期間最平常的核酸檢測入手,手繪了一批畫風溫暖可愛的“核酸卡”,供師生們做完核酸后領取。最初,志愿者們只是想通過這小小的舉動給大家帶來一點驚喜和安慰,沒想到最后收獲了熱烈的好評。回憶起這段經歷,邱婧璇表示:“志愿活動中一群人不計回報為他人服務的舉動讓我感受到了這世間的善意和溫暖。”

在“同心抗疫”活動中張貼鼓勵標語。
感受善意最好的方式是成為傳播善意的人,邱婧璇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務中感受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也在身體力行中將善良與溫暖傳遞下去。
一路走來,邱婧璇撥開重重迷霧,終得光明。回顧她的大學生活,成長的喜悅和初時的迷茫交織,高光時刻的閃耀和獨自備考的沉默并存。這些都成為了她前行路上的寶貴財富,她用親身經歷鼓勵學弟學妹們堅守本心,走出屬于自己的那條路。正如她的座右銘:“樹木在陽光的照耀下成長時,是以樹木的方式在成長,而不是以陽光的方式在成長。”邱婧璇也會帶著這份信念,向學術領域的更深處前進。
又是一年夏,邱婧璇走在夜晚的沿湖小徑上,耳機中播放著喜歡的抒情音樂,湖風也早已褪去了寒冷。不經意抬頭望向夜空,她好像看見了一顆光輝燦爛的星星,她知道這是屬于自己的“璇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