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在每年8月7或8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35°之時。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秋”指暑去涼來,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代表著禾谷成熟。
立秋三侯
涼風至
立秋后,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
初秋早晨時大地上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
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民俗
曬秋
每年立秋,隨著果蔬的成熟,時間進入了曬秋最旺季節(jié)。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生活在山區(qū)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tǒng)農俗現象。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啃秋抒發(fā)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創(chuàng)意設計:程夢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