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牌游戏平台-棋牌游戏赚钱qq群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校概況 - 學校簡介

學校簡介

中南民族大學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國家民委與教育部、中國科學院、湖北省、武漢市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是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坐落于白云黃鶴的故鄉——武漢南湖之濱,占地1700余畝,校舍面積116萬余平方米。校園內綠樹成蔭、花香四季,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現代建筑鱗次櫛比,湖光山色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學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國家民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高校”,教育部“全國創新創業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等稱號,自2001年以來連續9次被評為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校園)。

中南民族大學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創辦的民族學院,毛澤東同志為學校親筆題詞“團結”。1951年依托中原大學在武漢洪山南麓創辦中央民族學院中南分院,后發展為中南民族學院,2002年3月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學校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誕生,在黨的關懷下發展壯大,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始終奮斗在中華民族求獨立、求解放、求富強的第一線,賡續傳承“跟黨走開天辟地,為人民興學育才”的精神品格,踏實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是中國共產黨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偉大創舉和成功實踐。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持續完善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育人體系,引導青年學生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建校以來累計培養了20余萬名高素質人才,涌現出“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長江學者”“國家杰青”“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優秀法官”“中國十佳大學生村官”等一大批優秀校友,立德樹人成效顯著。

中南民族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文理并重、特色鮮明,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個學科門類,設有人文、法政、社科、理工、信息五大學部22個學院。現有72個本科招生專業,26個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點,26個專業型碩士點,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化學、生物學、教育學、藥學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化學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民族學是教育部學科評估A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是B類學科;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環境與生態學、計算機科學5個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語言文學資源與文化產業發展、生物資源與環境工程、智能通信與泛在計算、區域發展與數字治理4個學科群入選湖北省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獲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2個(國家級24個),環境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中南民族大學把立德樹人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現有全日制博士、碩士、本科、預科等各類學生3萬余人。有教職工21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300余人,引培了國家“杰青”、國家“優青”、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等一大批高層次人才,擁有“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師德標兵”“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湖北省十佳班主任”等優秀師資。2012年,中南民族大學獲評首批30家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2001年、2006年、2016年、2024年,連續四次在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水平評估中成績優異。人才培養成果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等部門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南民族大學大力推進開放辦學,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中巴經濟走廊大學聯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等合作組織,與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重慶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數十家國內高校開展互訪互學、聯合培養等深度合作,與70余所境外大學建立校際交流與合作關系,與300余家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為學生成長成才配置最佳師資力量和發展環境。

中南民族大學科研創新成效明顯。近五年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279項,其中重大重點項目30項;發表高水平論文3000余篇,出版高水平專著280部,獲批授權發明專利748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119項;依托民族學優勢特色學科和高端智庫,圍繞邊疆治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民族事務國際話語權提升等領域,為治國理政建言獻策,400余篇咨政報告受到各級政府采納,其中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150余篇。建成中央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民族美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民族藥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互聯網+中華文明’全國示范基地”“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等國家級平臺。現有“催化轉化與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研究機構62個。學報(人文社科版)連續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核心期刊,學報(自科版)入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自然指數2023年度排內地高校第99位。

中南民族大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參與首創固廢資源化和污染防治相關技術,應用于國內20個省市自治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聚焦邊疆地區能源設施安全、邊防要地安全、空天電磁安全、數智口岸、資源開發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在電子對抗等系列儀器裝備研制部署、動植物本底調查和數據收集建庫、植物新物種發現等方面產出高質量成果,形成特色優勢。成立“高海拔、寒冷地區常見疾病診療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致力破解高寒、邊疆及少數民族地區民眾“看病難”問題。先后與屬地政府和恩施、湘西、黔西南等民族地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全面加強與武陵山片區、內蒙古巴林右旗、廣西德保縣、湖北巴東縣、江西樂安縣等地區在人才培養、智庫服務、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文化建設等領域的幫扶合作。

建校以來,一代代民大人矢志不移、接續奮斗,積淀了“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校園文化,凝練了“昂揚奮進、止于至善”的創業精神。進入新時代,啟航新征程。中南民族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四個服務”辦學要求,深入實施“政治立校、學科興校、人才強校、特色榮校”戰略,穩步推進“文優、理強、工精、藝卓”的學科專業布局,致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水平現代化綜合大學,力爭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一流大學的新路,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力量。

(2025年5月更新  黨政辦公室)



地址:武漢市洪山區民族大道182號

郵編:430074

版權所有? 2016 中南民族大學 鄂ICP備05003346號  公安備案號:42011102000817

百家乐官网梅花图标| 六合彩资料| 太阳城百家乐怎么出千| 久胜娱乐| 线上百家乐技巧| 百家乐破解秘籍| 百家乐官网试用软件| 百家乐套路| 百家乐官网家居| 金博士娱乐城备用网址| 属虎与属鼠做生意好吗| 大发888娱乐城维护| 金花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巴厘岛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上百家乐指| 香港百家乐官网娱乐场开户注册| 百家娱乐| 玩百家乐怎么能赢呢| 百家乐官网真人视屏游戏| 欢乐谷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赌场大赢家| 百家乐九| 澳门百家乐娱乐场| 网络百家乐官网诈骗| ican博彩通| 百家乐官网倍投| 百家乐官网游戏补牌规则| 大发888老虎机苹果版| 爱婴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新世纪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地址| 德州扑克 在线| 星期8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德州扑克发牌盒| 易胜博娱乐城| 谁会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路纸计算| 玩百家乐官网去哪个平台好| 龙博娱乐城| 财众平台| 易发娱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