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個為設計出高質量作品而絞盡腦汁的夜晚,她不斷給自己打氣:“鄭伊秀,相信你自己!”如今,她看到了相信的力量。
來自美術學院2021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鄭伊秀不斷用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本科期間,平均學分績點高達3.87,專業成績位居年級第一;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獲2024年吳澤霖教授獎學金二等獎等多項獎學金;于期刊《絲網印刷》發表論文《藝術治療理念中的心理交互應用》;多次帶領團隊組織開展國家級大創項目以及省級大創項目,獲得多項國家級獎項、省級獎項;多次參加英語競賽,連續兩次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并獲獎,獲“外研杯·國才杯”全國英語寫作大賽三等獎……
站在雙子塔前,揮手告別過去,她將奔赴首都師范大學深造,在高揚的五星紅旗下開啟全新征程。

腳踏實地,于專業沃土中深耕
行一事易,恒守之難。在專業學習的漫漫長路上,鄭伊秀做到了心無旁騖,持之以恒。
課程安排緊湊,實物作業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這是鄭伊秀專業學習的常態。她坦言:“任務量大的時候,熬夜加班是不可避免的。”面對繁重的課程任務,她沒有放低對作品的要求,即使熬夜趕工也要保證其質量。大二時,鄭伊秀修讀了《信息設計》這門專業課程。老師授課時條理清晰、邏輯連貫,這不僅幫助鄭伊秀梳理并構建起了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還培養了她前期調研以及信息篩選的能力。這門課程布置的結課作業令她印象尤為深刻,作業是運用設計語言對馬面裙的服裝服飾進行信息可視化設計,以此來介紹馬面裙,而這一過程恰恰對前期調研和信息篩選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為了保證作品的完整性,鄭伊秀提前準備,最終用動態演示視頻和靜態展板相結合的形式去進行作品呈現。“功夫在平日,點滴筑高臺。”在專業課老師的指導和自身全心投入下,這項作品獲得了NCDA國家級二等獎,這是鄭伊秀獲得的第二個國家級獎項,也正是這一作品為她之后的科研和競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主修課程出色之外,鄭伊秀的英語學習成績亦可圈可點。她不僅一次性通過了四六級考試,還獲得了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以及“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寫作大賽的獎項。談及英語學習方法,她覺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句式和語法的積累。通過平日里句式和語法的積累,她能夠組織出更加有亮點的語句,從而寫出一篇好的英語作文。這看似平凡的方法,持之以恒則為“制勝”法寶。

參加夏令營匯報。
走一段路,走得穩往往比走得快更重要。鄭伊秀一步一個腳印,潛心在專業沃土中深耕,這成就了她學術和競賽的枝繁葉茂。
及鋒而試,在科研星河中追光
機遇不會從天降臨,唯有自己爭取,于鄭伊秀而言,突破專業學習的舒適圈她從未猶豫。
大二時,她主動聯系了曾在雷宇教授工作室學習過的保研學姐。在學姐的推薦下,她依靠自己過硬的專業能力進入工作室,正式開啟了自己的科研之旅。受工作室一位熱愛讀書的學姐的影響,她開始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穿插閱讀相關課外書籍。因為書籍內容與課程所學相近,每天的任務量也相對輕松,所以她能很好地堅持下來。長期閱讀讓鄭伊秀的專業知識得以鞏固和豐富,并進一步提升了其海量文字的信息提取能力。知識的積累就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科學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過程也難免曲折,鄭伊秀卻總耐得住性子,在寒風中迎難而上。大三時,她開始撰寫學術論文。確立了藝術療愈方面的選題后,困難也隨之出現。“因為國內這方面的研究較少,所以前期調研相對困難。”鄭伊秀閱讀了大量相關文獻,以此了解國外藝術治療的案例并進行信息的篩選。由此一來,她對這個陌生的領域逐漸產生了興趣,一步步深入進而實現了突破。在龐大理論支撐下,她創新性地提出結合VR、AR技術與觸感手套、溫度傳感器等設備運用的構想。最后,她的論文《藝術治療理念中的心理交互作用》成功在期刊《絲網印刷》上發表。
鄭伊秀表示,科研道路上離不開導師和學長學姐們的幫助,自身能力亦需要循序漸進地去培養。很多時候,敢于追光往往比追光的結果更重要。
光而不耀,往競賽險峰上攀登
科研的深耕在競賽的沃土上結出了飽滿的果實,而在競賽中收獲累累碩果的同時,鄭伊秀更加珍視一路的成長。
選題是設計作品的核心要素之一,而競賽就給鄭伊秀帶來了選題方面的成長。在以往確定的選題中,鄭伊秀印象最深的是大三時參加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數媒靜態設計賽道時的作品選題,命題是《中國傳統的數學文化》。鄭伊秀坦言自己起初對這一任務有些抗拒,“因為我不太喜歡數學。”盡管命題屬于她既不熟悉又不太感興趣的領域,鄭伊秀還是選擇全力以赴,嘗試在這個陌生的領域中探索前行。結合命題與專業課程后,她確定了書籍《九章算術》的再設計方向——從書籍封面、內容編排、結構、材質等多方面入手,不斷提升閱讀體驗與書籍質感。為做好前期調研,她通讀了從古至今不同版本的《九章算術》。恰恰是這個看似棘手的選題為鄭伊秀積累了前期調研的經驗。《數墨九章——中國古籍九章算術書籍再設計》這項作品讓她獲得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省級二等獎,也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獨木難支,眾木成林。團隊合作的競賽經歷也助力了鄭伊秀的成長。在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她和來自不同學院的同學跨專業協作。作為美術學院的成員,鄭伊秀在團隊中承擔平面設計、動態設計等設計美化方面的工作。此外,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同學為團隊核心,負責項目的主要內容,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同學負責文本撰寫和后期宣傳,經濟管理學院的同學負責財務分析……在整個競賽過程中,鄭伊秀進行了跨學科交流學習,極大豐富了自己的專業閱歷,也收獲了珍貴的友誼,培養了集體榮譽感。

省級專業競賽獲獎證書一覽。
回顧自己的競賽經歷,鄭伊秀表示:“不要把結果看得過重,過程帶來的成長才是無法撼動也無法磨滅的。”不設太高的心理預期,但投入百分百的努力;不執著于結果,但享受過程。這就是鄭伊秀參與競賽的心態,也是她日常的學習態度。
“我是一個任務型驅動的人,一個善于反思的人,一個只要去做就一定不讓自己后悔的人。”能把握好自己所以能把握好機遇。大一時萌發保研的想法,大二就將其確立為目標并按照規劃持續付出行動。懷揣著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熱忱,鄭伊秀篤定前行,堅定不移地向著更深處鉆研。她深知未來一定會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面對種種未知,她只想說:“鄭伊秀,未來,請繼續相信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