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前,她無數次聚焦;基因序列里,她千百回解讀。實驗室的燈火徹夜不熄,映照著她忙碌又堅守的身影。每一次精細調試、每一回深度分析,都是她在為提高藥物生產效率,尋找藥物增產途徑而蓄力。
她就是藥學院2021級藥學專業的李煒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科學探究類)二等獎、國家獎學金、湖北省大學生生物實驗技能競賽一等獎……這些榮譽是她階段性的勛章,更是她學術能力的有力注腳。如今,她成功直博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藥物研究所。她將持續深挖藥學領域的未知奧秘,書寫屬于自己的科研新篇。

載熱愛之舟,徜徉藥學星海
合成生物學,是一個與生物化學相關的領域,也是李煒欽未來的研究方向。從大一開始,李煒欽就進入了陳賀平老師的實驗室,學習科研知識和實踐操作。她認為,藥學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學科,能運用于藥劑學、藥物化學及化學生物學等其它研究方向中,并發揮其作用。
Tremulenediol A是一種具有顯著血管舒張活性的萜類化合物,也是擁有降血壓功效的先導化合物,然而它的產量問題卻制約了進一步的藥物研發。在陳賀平老師的指導下,李煒欽作為負責人,帶領團隊推進這一項目。她們以合成生物學為主要手段,結合天然藥物化學和合成化學的方法,力求突破Tremulenediol A的資源瓶頸問題。“合成生物學就像一個巨大的生物樂園,里面有各種各樣的生物積木。每個基因就是一塊積木,而我們通過酶切、連接,可以玩轉這些積木,讓不同生物的基因在細菌中表達,從而創造出各種奇妙的生物反應,得到我們想要的物質。”李煒欽用生動的語言分享著實驗的內容與目標。
科研過程漫長,而化學實驗是其中最關鍵也最耗時的部分。“實驗具有周期性,某些實驗一旦開始,就不能隨意中斷。”因此,李煒欽與團隊成員充分利用周末的時間,以確保有足夠的時間高質量地完成一個個“無法中斷”的實驗。她長時間地坐在電腦和色譜儀前,只為尋找一種特定化合物的現身。這樣的尋找過程就是陪伴了李煒欽一年多時間的分離實驗。
然而,大量的時間投入卻仍不足以得到理想的實驗效果。一次不成功的分離實驗,常常意味著一次以星期為時間單位的重新嘗試。李煒欽團隊不僅要搭好每一塊積木,還要追求搭建速度。方法,便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她與團隊成員查閱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以計算機輔助,有針對性地進行各個基因的測試篩選,不斷探索高效率的合成方法。而反復的實驗也助力了論文撰寫的工作。“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但每個人的研究都是獨特的,參考價值有限。”面對有限的參考資料,李煒欽毫不猶豫選擇和團隊分析實驗結果,克服各種困難,最終形成論文。以該項目為依托,李煒欽團隊獲得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二等獎、湖北省大學生生物實驗技能競賽一等獎。

星海杳杳,唯有滿載熱愛之舟方能步步生花。回憶起過去3年的科研經歷,李煒欽笑著坦言,“還真沒有什么座右銘,只是憑著熱愛吧。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筑牢專業根脈,主動向上生長
順其自然,是李煒欽對自己的保研經歷的總結。她說:“我和藥學的故事,在幀幀瞬間里頭。”在李煒欽的觀念中,牢固構筑專業基礎知識體系是大學學習進程里最為核心且關鍵的任務。
課堂之上,她懷著對知識的熱愛,全神貫注地聆聽老師的講解并積極地參與師生間的互動探討。每一次舉起手發言,都是她對所學內容熱愛的表達,也是她在學習道路上積極探索的見證。而在課堂之外,李煒欽則充分利用各類線上學習資源,不斷拓展自己的學習渠道。 每一次思維的碰撞,都讓她對專業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牢固的知識體系也是李煒欽申請直博的底氣。在申請直博期間,她一邊攥緊實驗進度,一邊精進基礎知識。在面試環節,面對導師的犀利提問,她條理清晰,把過往項目的困境、解決的辦法一一道來。她眼里有光、心中有數,也打動了面試老師。選擇研究所,選擇直博,對她而言,并非冒險的一躍,而是用汗水與熱愛鋪就的水到渠成。

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李煒欽也深刻意識到英語在學術領域的重要地位以及自身在英語方面的不足,這讓她下定決心將更多的精力傾注于英語學習之中。日復一日背誦單詞、進行聽力和閱讀的專項訓練,讓她從最初的艱難聽懂幾句話,到后來能夠流暢地理解一篇文章、一段對話,這其中既有在背后的默默堅持,也有走到臺前的勇敢突破。她積極參加口語活動,勇敢地開口說英語。哪怕一開始會緊張得臉紅心跳,但她從未放棄。因為她知道,每一次的鍛煉都是成長的機會,每一次的表達都是一次對自我的“破圈”。
以平和之懷,悅納時光畫卷
“生活需要我們有勇氣去面對未知,去探索那些我們從未涉足的領域。”這是電影《白日夢想家》中李煒欽最喜歡的一句臺詞。在學習之余,李煒欽也用自己的方式去涉足種種“未知”。大學期間,她在學生工作部、勤工助學指導中心、藥學院創新實踐部等部門均有任職。在每一次工作中,她自覺利用空閑時間學習各類辦公軟件,直至得心應手地進行工作安排;她和伙伴們共同協作,奔赴每一個活動現場,確保各項任務的順利落實……從剛參與學生工作的青澀懵懂,到作為骨干成員帶領新成員成長進步,這些經歷見證著李煒欽的成長。
“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兼程是我們的狀態。”于李煒欽而言,“風雨兼程”是勇敢的另一種表述。曾經,科研、學習、工作的繁重任務在她的身邊埋下了“焦慮”的不定時炸彈。她也曾跌入“內耗”的沼澤,但老師的鼓勵和朋友的支持,成為了她勇敢前進的動力。“只要把每一步做好,結果就不會太差”的觀念是李煒欽從身邊人的故事里收獲的。她感受著,也踐行著。她不再一味糾結結果,而是更注重享受燦燦人生中的每個過程。
自立自強論壇,是我校勤工助學指導中心舉辦的一年一度用于弘揚自立自強精神并對成員進行嘉獎的重要平臺。2023年,作為團隊成員,李煒欽和伙伴們一起負責論壇的舉辦。從策劃論壇流程、邀請分享嘉賓到撰寫宣傳文案,過程艱辛,但她逐漸明白了論壇的中心思想——“勤者自立,達者自強”。同年,李煒欽收獲勤工助學先進個人獎。
一處有一處的風景。走出實驗室,大自然,也是李煒欽的好友。平時,她喜歡躺在南湖邊沐浴陽光;假期里,她會去周邊的城市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在李煒欽看來,離開熟悉的城市,身處沒有人認識她的異鄉街頭,可以給她帶來更多的放松和自由。她用眼睛和鏡頭,記錄下自己與美好相遇的每一天。不同地點有著不同的風俗,李煒欽在每一次旅途中感受差異,接受差異,逐漸地,她用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風和雨。
“無論是實驗室里的嚴謹探究,還是旅途中的自由馳騁,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色彩。”未來,李煒欽將繼續收集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抹色彩,在人生的素箋上繪出屬于自己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