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智能信息團隊在光聲傳感領域發表系列研究論文
作者:錢川文 吳睿銘 來源: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近期,學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智能通信團隊在光聲傳感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楊春勇教授、倪文軍副教授團隊在儀器儀表、物理學等領域高水平期刊Photoacoustics(中國科學院一區top)、IEEETransactionson Instrumentation andMeasurement(中國科學院二區top)、Applied Physics Letters(自然指數期刊)連續發表6篇高水平學術論文,論文的第一作者均為我校學生。
2024年9月18日,團隊在光聲光譜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Highly sensitive and miniaturized microcone-curved resonant photoacoustic cavity for trace gas detection為題發表于Photoacoustics。2020級本科生趙忠科為第一作者,倪文軍副教授擔任通訊作者。團隊提出一種微錐型諧振光聲池,其體積僅為0.23立方厘米,突破了傳統光聲池的體積限制。

微錐型諧振式光聲傳感器示意圖。電信學院供圖
2024年12月18日,團隊在Photoacoustics上發表題為Multiple optical path length reflections enhancement based on balloon-type photoacoustic cell for trace gas sensing的研究成果。2022級本科生吳睿銘為第一作者,倪文軍副教授擔任通訊作者。團隊提出了一種氣球型光聲池,通過橢球型反射腔顯著提升了激光與氣體分子的相互作用效率,品質因子高達224.24,較傳統光聲池提升了一個量級。

氣球型光聲傳感器示意圖。電信學院供圖
2月26日,團隊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Fiber-tip photothermal transducer with gold-coated multi-beam interferometric cavity for high sensitivity gas detection的研究成果。2020級本科生冉思向為第一作者,倪文軍副教授擔任通訊作者。團隊成功構建一種高靈敏度的多束干涉腔光熱氣體傳感器,通過將高反射率金鏡與單模光纖耦合,為狹小空間內的痕量氣體檢測提供了全新思路。

多束干涉腔光熱傳感器原理圖。電信學院供圖
3月8日,團隊以Highly Sensitive Trace Gas Sensing Using Curved Body Waist Resonant Photoacoustic Cell為題發表于IEEETransactionson Instrumentation andMeasurement。2022級本科生何秉澤為第一作者,倪文軍副教授擔任通訊作者。團隊在傳統Helmholtz諧振腔的基礎上引入離心率作為優化維度,為光聲池的優化設計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方向。

曲體束腰式光聲傳感器系統示意圖。電信學院供圖
8月5日,團隊繼續在期刊IEEETransactionson Instrumentation andMeasurement發表了以Eccentrically Connected and Dual-Enhanced Microwhistle Fiber Film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Sensor for Trace Gas Detection為題的高水平文章。2020級本科生趙忠科擔任第一作者,楊春勇教授為通訊作者。通過提出一種基于微口哨諧振光聲池與偏心集成光纖薄膜麥克風的全光學傳感方案,實現了兼具微型化與高靈敏度的痕量氣體檢測性能。

微哨纖維膜光聲傳感器的示意圖。電信學院供圖
8月19日,團隊以Three-dimensional optical path extended gourd-type photoacoustic cell for highly sensitive trace acetylene sensing為題在Photoacoustics上發文,2024級研究生錢川文擔任第一作者,倪文軍副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提出了一種采用黃金比例的耦合球形緩沖腔和非周期性三維光路設計的葫蘆型光聲池顯著延長光程,在氣體檢測性能方面顯著優于多數同類系統。

葫蘆型光聲傳感器的原理示意圖。電信學院供圖
楊春勇教授和倪文軍副教授表示,這6篇論文的發表顯示我校智能通信團隊在光聲傳感領域的研究水平邁上了新臺階,進一步推進了學校光學工程和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的發展。
責編:艾麗菲拉 審核:雷長生 上傳:劉虹 發布時間:2025-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