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報編輯部舉辦“四方鑒文”首期現場審稿會
作者:駱帆 來源:學報編輯部
專家、作者、編輯、讀者同坐一堂,問答點評、交流互動、探討切磋。6月17日,學報編輯部召開人文社科版學報“四方鑒文”首期現場審稿會。本場審稿交流會的主題是“古代文學與現當代文學”。會議邀請了《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副主編熊顯長、《江漢論壇》編審劉保昌、《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編審王雪松、文傳學院教授趙輝和龔舉善5名專家對編輯部提交的稿件進行現場點評和指導。校內作者、讀者及文傳學院近50名學生參加了此次審稿交流會。審稿會由熊顯長主持。
會上,人文社科版學報編輯丁靜介紹了5篇文章的審稿情況,各位專家秉承對學術的嚴謹態度,從稿件選題的科學性,研究內容的創新性,以及寫作用語的嚴謹性等方面對文章的優、缺點進行了重點點評,提出了諸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專家們認為,《“感物而動”與創作主體的生活經驗》一文從中國古代詩文角度探討美學基礎理論問題,選題新穎,對于從事文學作品批評與欣賞的學界同仁具有啟發意義和引領作用。《巴赫金時空體詩學對康德時空觀的辯證吸收》一文選題創新,邏輯嚴密,語言凝練,行文流暢,具有很好的學術價值。《從文學的“世界主義”到“文學共同體”》一文觀點新穎,邏輯嚴謹,文風表達簡潔優美,尤其是摘要的寫法,語言精練,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典型寫作方式。專家們還就學術寫作對青年學者和學生進行了互動性指導,提出優質學術論文應有四個標準,即問題真、材料真、道理真、形式美;建議同學們多閱讀經典文獻,多掌握學術前沿,多調查社會現實,多思考多練筆。
據悉,“四方鑒文”系列審稿會是學報編輯部積極探索辦刊形式的一次大膽嘗試,旨在鑒定文章得失,傳授寫作心得,扶持學術新人,實現編、研、學、評的互促共生。原中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龍協濤教授高度評價這一活動。他說:“這個活動是學報辦刊創新的重大舉措,目前國內沒有一家期刊做過。這一探索值得肯定,經驗值得推廣。”現場師生普遍反映受益良多。會后,多名師生致電編輯部,咨詢該活動的后續安排。
學報編輯部計劃每年舉辦12場現場審稿會,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不斷規范和提升青年學者的寫作水平,進一步完善審稿機制,積極推動服務方式的創新,實現學報高質量發展。
責編:劉瓊 審核:潘文君 上傳:馮珊珊 發布時間:2022-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