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加快對教材內容和形式的改革創新,做好2022年度校級本科教材建設項目立項工作,全面加強學校本科教材建設,教務處分別于3月23日、3月30日、4月7日組織了3場新形態教材建設培訓會。培訓會采取線上形式開展,學校國家級和省級一流課程負責人、校級在線課程項目負責人、部分學院院長和教學副院長等300余人參加了培訓。
教務處副處長楊春洪主持培訓會,介紹了新形態教材建設的時代背景、相關政策及學校開展新形態教材建設的意義。開展新形態教材建設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高校教材建設新要求的重要舉措之一,旨在推進課程與教材一體化建設與改革,不斷提升學校本科教材建設質量,為下一屆國家教材建設獎評選和“十四五”規劃教材申報奠定基礎。
首場培訓會上,復旦大學出版社電子音像分社副總編輯高婧、超星數字課程出版中心編輯秦夢佳分別作了題為《混合式教材與立體化教材的編寫與出版》《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材建設》的主題報告。第二場培訓會上,化學工業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分社社長宋林青以《校社攜手,共建一流——新形態教材建設思考與實踐》為題,介紹了化工社新形態教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中心主任傅文以《超越傳統出版,打造一流教材——新時代立體化教材的開發和應用》為題,介紹了華科出版社立體化教材開發與出版的實踐探索。第三場培訓會上,高等教育出版社數學與統計學分社副分社長李茜分享了高教社從傳統出版到數字出版的轉型發展過程,重點闡述了出版社關于新形態教材、數字課程和數字教材的出版模式與成效。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大數據研究院講師張翰分享了新形態云教材的建設方案,展示了公司云教材產品的概念、特征與建設模式。
每場培訓會后,參會教師就新形態教材的概念界定、出版費用、呈現形式及數字化資源制作等問題與主講嘉賓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自己對新形態教材建設的路徑、意義和具體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教務處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教材培育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打造一批具有學校特色、服務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的優質教材,以教材質量的提升帶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