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xié)公布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名單,我校生命科學學院榮獲“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李琳教授榮獲“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這是我校首次獲評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也是首次同時獲評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
近年來,生科學院以科研為源頭、以野外科學考察為實例,大力促進科普教育的推廣,在行動上將科普工作和科技創(chuàng)新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協(xié)同推進,積極探索民族高校科普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徑。學院依托民族地區(qū)生物資源的豐富性,長期致力于民族地區(qū)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綜合利用。在長期實地科研的基礎上,學院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優(yōu)秀科普著作。自2014年以來,武陵山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植物圖鑒叢書(一套5冊)、青藏地區(qū)生命發(fā)現(xiàn)之旅專題叢書(一套5冊)、華中地區(qū)生物資源專題叢書(一套6冊)相繼出版。
在科普活動方面,生科學院舉辦了一系列特色活動。如志愿服務特色活動“生命科學·發(fā)現(xiàn)之旅”中小學生興趣培養(yǎng)實驗營,定期舉辦“實驗室開放日”活動,在武漢市各中小學開展“博士進校園”“博士進課堂”系列科普課程。2023年9月,由國家民委、中國科協(xié)、中國地震局聯(lián)合主辦,我校承辦的“科普邊疆行”暨“科普鄉(xiāng)村行”活動先后在廣西德保縣和憑祥市8所小學舉行,以實際行動推動科技賦能興邊富民,科普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博士進校園活動。 生科學院供圖

野外科考。 生科學院供圖
生科學院在科普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也收獲了累累碩果。學院4人次獲全國科技活動周及重大示范活動表彰。劉虹教授獲全國優(yōu)秀科普微視頻作品獎一等獎、第二屆“綠葉科抖”全國植物科學科普短視頻大賽二等獎以及湖北省全國科普日先進個人稱號。劉嬌副教授獲湖北省科普講解大賽二等獎、武漢市科普講解大賽二等獎。覃瑞教授主編出版的《蘄春水生藥用植物圖鑒及使用指南》獲評武漢市優(yōu)秀科普作品。2022-2023年,學院省級科研平臺“武陵山區(qū)野生植物自然科技資源庫”入選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
多年來,李琳教授在認真教書育人的同時,踏實傳播科學知識,曾榮獲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國家民委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湖北省科學實驗展演匯演大賽一等獎等諸多獎項。
2020年,李琳老師登上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的舞臺,以《“我”就是神奇的催化劑》為題進行講解,最終獲得全國一等獎和“全國十佳科普使者”稱號。2023年,她作為評委受邀參加第十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從選手到評委的3年間,李琳老師也從校內(nèi)講臺走到中小學課堂、鄉(xiāng)村企業(yè),做大范圍、寬領域的科普講解,針對不同受眾,因材施教,把科普工作這條道路一步步走深走實。
此外,李琳老師還和雙創(chuàng)學院楊海建教授一同開設了《科普講解理論與實踐》這門公選課,以期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走進科普工作中。她與王獻教授共同負責的雙語課程《走進諾貝爾化學獎》則踐行了科普工作的兩個重要方向——傳播科學知識和培養(yǎng)科學精神。這門課程上線學校公選課之后,又登上中國大學慕課網(wǎng)、學習強國、學堂在線國際平臺等多個平臺。2021年,該課程獲評湖北省“一流”課程,隨后走出國門,入選首批印度尼西亞開放課程,成為湖北省唯一入選的高校課程,在海內(nèi)外受到廣泛關注。

李琳老師作科普講座。 化材學院供圖
近年來,學校科學研究發(fā)展院一直將提升科普服務能力、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為己任,每年定期舉辦系列科普活動,通過科研平臺與裝置、展板、圖片、多媒體演示、現(xiàn)場解說、互動游戲、科普教育影片和知識問答等多種形式,為公眾奉獻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大餐,有力地宣傳了我校的科技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