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秋陽正好,桂香滿徑。學校迎來了復辦后的首屆學生——1981級校友代表。他們跨越山海重返母校,以“畢業四十周年返校活動”為契機,重憶青春歲月,共話母校發展。
下午3時,1981級校友畢業四十周年座談會在國際學術會議中心舉行。校黨委書記徐業勤,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校友會會長劉義,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覃瑞,老領導、老教師代表彭英明、雷召海、徐柏才、廖謹慎、吳開勝、楊樸羽、王祖凰、孫松發、何紅一等,黨政辦公室、就業與校友工作處、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法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數學與統計學學院相關負責同志,2025級新生代表參會,與近60名返校校友圍坐一堂,共赴這場跨越四十年的“師生之約”。座談會由1981級中文系校友盤劍波主持。

師生合影。就業與校友工作處供圖
座談會上,劉義致歡迎辭,向校友們詳細介紹了學校近年來辦學取得的顯著成績。他希望各位校友充分利用在各行各業的影響力和社會資源,為母校學科建設、科研合作、人才引進、學生就業等方面牽線搭橋,匯聚更多發展資源。他表示,學校將持續講好1981級校友當年艱苦創業、勤奮好學、團結拼搏的故事,激勵后來者奮發向上。
隨后,老領導、老教師代表相繼發言。他們回憶起與1981級校友相處的過往歲月,分享學校發展中的難忘故事。來自原中文系、政治系、歷史系、數學系的校友代表們分享畢業后的成長經歷與人生感悟。他們或扎根民族地區,或融入改革開放大潮,各自都成為各行各業的“頂梁柱”,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校友們還與2025級新生代表展開互動,結合自身經歷,給出了善于學習、與時俱進、不忘初心等建議。
會上還舉行了捐贈儀式,1981級全體校友向母校捐贈中南民族學院原院長白瑞西先生雕像。劉義代表學校接受了捐贈。此外,1981級校友還捐贈了自己保存的當時的助學金發放名冊等資料。

白瑞西先生雕像捐贈儀式。劉毅攝
徐業勤作總結講話。他指出,此次活動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初心之旅”,1981級校友與老領導、老教師是學校發展史的書寫者與見證者,學校的每一步發展都凝聚著一代代民大人的智慧汗水,更離不開校友的關心支持;是一堂生動深刻的“傳承之旅”,校友們用40年實踐詮釋“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校訓精神,與2025級新生的互動,更是完成理想信念的交接與責任使命的傳承;是一次情深意重的“感恩之旅”,校友們捐贈白瑞西先生雕像,不僅是對老教育家的緬懷致敬,更是對學校創校精神與文脈源流的傳承。他希望校友們在學校“破圈入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刻,一如既往地做母校發展的“智囊團”“資源庫”和“宣傳隊”。
當天上午,校友們還走訪校園,參觀校史館與民族學博物館,重溫校園時光,感受學校發展變化。中午,校友們前往學校食堂就餐,熟悉的味道里,藏著最純粹的校園記憶。當天,還有1991級原中文系近20名校友一同返校聚會。

參觀校史館。劉毅攝

回味往日“食”光。劉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