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8月8日,我校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研究生實踐團隊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民族事務委員會開展實習實踐活動。團隊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實地調研、課題研究、校地聯動等多元形式,在邊疆民族工作一線錘煉本領、貢獻智慧,交出一份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溫度的青春答卷。
7月23日,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覃瑞率隊看望在新疆博州實習生并召開座談會。他強調,同學們要珍惜一線實習機會,讓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8月4日,研究生院、計算機學院和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再赴新疆博州,看望實習同學并詳細了解實習實踐情況。

覃瑞看望實習同學。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供圖
在新疆博州期間,實踐團隊成立臨時黨支部與新疆博州民委黨支部聯合開展系列主題黨日活動。隊員們深入阿拉山口國門、阿拉山口市中學等地開展主題實踐。此外,實踐團隊依托專業優勢深度參與州民委工作。博士團隊聚焦重點課題攻堅,2023級博士生吳佳敏承接 “完善民族工作協調機制” 課題,構建涵蓋三級行政單位的調研體系,完成216份問卷分析并提出優化建議;2024級博士生李濤參與課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市民族工作研究》,梳理“兩市兩縣”互嵌社區典型案例,為課題積累實證素材。碩士團隊則深耕檔案規范與材料優化,協助更新“理論學習資料庫”,指導相關單位規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申報材料。 此外,團隊還跟隨博州民委工作組深入基層單位,為“十一進”創建工作注入青春智慧。

實踐活動現場照片。 李卓凡供圖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實習,既是“校地協同育人”的生動實踐,更讓同學們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內涵與實踐路徑有了深刻領悟。未來,學院將進一步推動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