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至8月,由校領導帶隊,組織21個學院分批奔赴青海、寧夏、甘肅、新疆、內蒙古、廣西、湖北7省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攜手共建家校育人‘連心橋’”主題家訪專項行動。7月24日至26日,由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宋發軍帶隊,美術學院、數學與統計學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及輔導員組成家訪團隊,奔赴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輾轉海拉爾區、阿榮旗等地,對8名在校生家庭開展實地家訪。

家訪團隊與學生合影。 陳卉丹攝
7月的草原上,老師們的身影穿梭在蒙古包與磚瓦房之間,為經濟困難、學業困難的學生家庭送去跨越2600公里的教育關懷。
“從東北到南方,孩子上學路途遙遠,沒想到學校的關懷走得更遠!”一位家長緊緊地握住老師的手感嘆。為了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這個草原家庭從鄂倫春自治旗的一個小鎮舉家搬遷到海拉爾區,用微薄的收入支撐孩子的求學夢。家訪中,老師們詳細介紹了學生的在校表現,并為其制定了學業幫扶計劃。宋發軍表示:“家校是命運共同體,學校將始終與家庭并肩,解決實際困難,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在城市一居民樓的地下室中,不足20平方米的狹小空間里,袁同學(化名)一家的故事讓前來探訪的老師們深受觸動。進門的兩張床占去了地下室的大半空間,母親前不久做完手術,父親則靠租地務農艱難維持生計。盡管生活如此艱辛,袁同學卻始終樂觀堅強。老師們耐心細致地介紹起國家的資助政策,并鼓勵袁同學在課余時間運用所學知識去提升本領創造價值。

團隊老師與家長交流。 陳卉丹攝
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鎮宜臥奇村,一位家長正為孩子修繕房屋。臨時搭建的板房內,工具擺放得井井有條。看到老師們的到來,家長滿是感激,并熱情地向老師們介紹起家里的供暖變化,話語間滿是對新生活的期待,也讓老師們感受到了草原人家的質樸與堅韌。
家訪前,團隊為學生建立了“一生一策”跟蹤檔案,涵蓋學業提升、經濟資助、心理輔導等內容。活動后,家訪團隊與8個家庭建立起常態化聯系機制,相關幫扶工作將持續推進。宋發軍強調:“家訪不是終點,而是構建家校命運共同體的起點。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讓每個民大學子感受到無論多遠,學校都是最堅實的后盾。”
家長們深受感動,紛紛表示:“從沒見過像民大這樣關心學生成長的學校!我們要把民大的好政策告訴鄉親們,讓更多孩子勇敢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