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3日,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馬玉堂帶領管理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和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機器人學院)相關負責人和輔導員,奔赴甘肅蘭州、臨夏、武威、張掖等地開展暑期家訪活動,打通家校協同育人“最后一公里”,譜寫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
2000余公里的行程,7個家庭,7段故事。在促膝長談中,“家訪團”成員聆聽著最動人的成長故事:有的家庭子女眾多,但培養出多位大學生,學生立志學成后返鄉建設;有的學生因父母外出務工,與奶奶住在政府安置房,但勤奮樂觀,成績優異。在溫馨的屋檐下,我們記錄的不僅是生活中的風雨,更是民大學子破土而出的成長力量。

馬玉堂與學生家長交流。 吳兆桐攝
面對家長們最關心的資助政策、學業發展等問題,馬玉堂和老師們一一耐心解答,詳細介紹了學校“獎、助、貸、勤、減、免、補”七位一體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并根據每位學生特點,量身定制學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方案。
家訪過程中,馬玉堂強調,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持續優化幫扶機制,助力每一位學子成長成才。家長們對學校的關心關懷深表感激,表示將全力配合學校教育,攜手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家長們紛紛表示:“把孩子交給民大我們放心,在這里他們既學到了知識,更懂得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道理,這份成長,比什么都珍貴。”

家訪團隊和學生合影。 吳兆桐攝
此次家訪不僅搭建了家校溝通的“連心橋”,更通過實地調研為精準育人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學校將持續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持續深化“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以更有力的舉措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書寫育人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