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我院“新文科?新管理?新融合”系列學術講座第二十二期在管理學院 506 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期講座特邀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李青原教授來校開展《財務會計研究交叉創新的思考》的專題分享。講座由管理學院院長翟華云教授主持,學院教師、研究生積極參與,現場學術氛圍濃厚。

講座開篇,李青原教授立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論述,明確指出財務會計研究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關鍵作用。他結合近年來諾貝爾獎獲獎研究的案例數據,系統闡釋了學科交叉融合是推動科學突破的核心動力,而當前財務會計研究所面臨的問題,亟需通過交叉創新破解。
隨后,李青原教授圍繞“研究場景交叉”“學科理論交叉”“研究方法交叉” 三大維度,結合案例詳細解構了三類交叉的具體實踐運用。在場景交叉領域,他以《政治不確定性與投資者對財務報告質量的需求》等論文為例,揭示了財務會計研究中如何實現研究場景交叉運用;在理論交叉層面,結合中國制度背景,剖析了政府持股、政治更替、鄉土聯結等因素對企業稅務規劃的作用機制,展現了代理理論與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融合應用價值;在方法交叉方面,他介紹了機器學習、文本視頻挖掘、衛星數據應用等前沿技術在會計信息質量評估、ESG 披露影響研究中的實踐,通過以多篇發表于頂刊的實證研究論文為例,驗證了跨方法融合對研究深度的提升作用。同時,他針對中國公司財務研究中的 “攀爬陷阱”“定律陷阱” 等五大誤區,提出以實踐驅動和文獻驅動實現財務會計的交叉創新,強調要依托中國獨特的制度性優勢、實驗性政策和場景優勢等優勢資源,做好中國的會計研究。
互動交流環節,與會師生圍繞 “交叉研究中的問題發掘”“AI 技術與會計研究的融合”等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李青原教授結合自身豐富的科研經驗,從研究設計、數據獲取、理論建構等方面給予細致指導,為在場研究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

最后,翟院長對講座進行總結。對李青原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誠摯感謝,高度評價講座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既系統梳理了財務會計交叉創新的核心邏輯與方法路徑,又立足中國實踐指出了學科發展的突破方向,對推動跨學科研究、啟發科研項目申報、指導會計實務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講座也幫助與會者深刻認識到新文科背景下會計學科的發展趨勢,為培養交叉型會計人才、構建中國特色會計知識體系提供了寶貴啟示。
專家介紹:李青原,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二級),先后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21)、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2017)、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計劃(2017)、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財政部會計領軍特殊支持計劃(2017)和武漢大學人文社科杰出青年學者(2020)等,兼任教育部會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等,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等。迄今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教改項目等,曾在《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The Accounting Review》《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等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報告被黨和國家領導人、中辦、省部級領導、教育部簡報等肯定性批示或采納10多份。
責編:翟華云 審核:聞亮 發布:白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