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大分析化學教研室初建教師之一,為化學系的籌建和發展鞠躬盡瘁;她是一位“媽媽”一樣的老師,一生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化材學院成鳳桂教授,這樣一位可親可敬的老人,臨終前在病房里立下遺囑:從自己微薄的工資積蓄中拿出10萬元,設立獎學金,勉勵民大學子。
為師:蠟炬成灰淚始干
臨終前,病床上的成鳳桂老師總念叨著些什么,兒子把耳朵貼著母親的嘴邊,才聽到她說的都是“紅外”、“質譜”這些化學專業術語。人之將逝,心里惦念的依然是她奉獻了一生的教育事業。
“成老師在化材學院很受大家尊敬”,談起成鳳桂教授,剛考進民大分析化學專業的一位女同學說:“雖然來民大不久,但對成老師早有耳聞,特別是她平時生活很節儉,但在幫助學生方面從不吝嗇。得知成老師去世的消息后大家都很悲痛?!?/p>
成老師對學生好這一點是歷屆學生有目共睹的?;膶W院陳玉副教授也曾是成老師的學生。在她的記憶中,老師一直是一個很熱情的人,“對待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p>
“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跟你們現在可不一樣,哪有這么多衣服穿。有一陣太陽裙流行,成老師自己會做衣服,她就跟我們說,你們要不要太陽裙啊,我給你們做?!闭f起過去成老師的點點滴滴,已為人師的陳玉十分感慨。
其實,成老師家的經濟條件也不算好。她和老伴都是約10年前從民大退休的教師,除了自己的工資收入,沒有任何其他收入來源。早些年還要負擔贍養兩位老人和教育子女的費用,生活一直都過得很簡樸。
在陳玉看來,以老師的家境,能捐出10萬塊錢幫助困難的學生實屬難得,“這種境界也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p>
家人:“我們做得太少”
“有的人不理解我們,覺得我們自己的生活已經夠簡樸了,為什么還要拿出自己的養老錢來給學生?!闭f到成立助學基金這件事,成老師的老伴給記者翻出了他與一位熟人的聊天記錄,在別人的眼里,他們實在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成老師去世以后,老伴跟離退休工作處的同志說不發訃告、不設靈堂、不送花圈,后事從簡。成老師曾經的學生勸他,說成老師生前的同事好友和學生們想來送送老師也沒有地方,這樣成老師老伴才租了一間簡單的遺體告別廳。來送成老師的學生很多,教過的沒教過的,幫助過的沒幫助過的……老人說,成老師在去世之前還念叨著她的學生。
“成老師沒有買墓地,她的骨灰就放在骨灰堂里,等我死了,讓我的兒子也不要買墓地,把我們倆的骨灰全撒在長江里……”言語之間,老人總是親切地稱呼妻子“成老師”或是“鳳桂”,每一個稱呼都充滿著愛意與尊敬。
當記者在樓下遇到成老師老伴時,他剛剛從學校置換的新房子忙完裝修回來。他說:“成老師去世前做透析太痛苦,根本沒辦法爬樓梯,新房子有電梯,想著以后再也不用爬上爬下了,誰知,房子還沒裝修好,她卻不在了……”說著說著,老人不禁淚如雨下。
談到成老師捐出10萬元資助學生這件事,老伴說:“年輕時候遇到太多感人的事情,我們做這點事情,太少。有那么多感動中國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太渺小。”
基金:“一筆精神財富”
根據成老師的遺囑,家屬從她歷年的工資收入中捐出10萬元人民幣成立“成鳳桂獎學金”(實際捐贈10萬3千元),用于資助學習進步比較大的少數民族大學生。
說起第一次得知成老師要捐贈的想法時,化材學院分黨委副書記鄧行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感動。“長期以來,我們對學生的關注重點可能是兩頭,一部分是特別優秀的,另一部分就是有各種困難的,但是處于中間部分的學生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對于這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掛科,拿不到助學金、獎學金,如果不去關注他,他也許就會放任自流了。如果我們關注這一部分學生,肯定他們的進步,就會鼓勵他們持之以恒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從這個角度去看,‘成鳳桂獎學金’和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的意義同樣大?!彼蛴浾咦屑毥忉屧摢剬W金的意義所在。
為擴大專項基金的資助面,3月26日,化材學院工會組織教職工為“成鳳桂獎學金”捐款,得到廣大教職工及成鳳桂教授學生的大力支持。到4月8日收到的捐款達113700元,捐贈總額已達216700元。4月8日,成鳳桂老師家屬與校教育發展基金會簽定了捐贈協議,并共同協商了獎學金管理辦法。作為一項公益基金,“成鳳桂獎學金”同樣歡迎成鳳桂教授的同事、學生、校友們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
“成老師的善舉是我們化材學院發展進程中一筆很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化材學院院長張愛清看來,學院能夠發展到今天,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師傳承了這種師者風范。
張愛清說:“成鳳桂獎學金,我們要把它作為學院精神的象征,一直傳承下去?!?/p>
【創意設計:徐運樺 文字:姚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