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李勇
(“克勤創新創業獎學金”獲獎者,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09級學生)
我是鐘李勇,來自09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學期間獲得六項國家專利,成功轉化一項。可以說,大學期間的社團活動、創業實踐、短期的公司實習,甚至是獲得的各種獎勵都與創新有關,這樣的經歷讓我對創新有了一個更加深刻認識——創新并不只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更是一種從好到更好的過程,在我看來,每一件產品、每一件事的解決方案,都有變得更好的空間。
能夠獲得“克勤創新創業獎學金”對我來說確實是蠻意外的一件事情,記得大一剛進學校的時候,我有一腦子滿滿的想法,并不怎么理解到底什么是創新,可是我幾乎逢人就問“請問學校有沒有跟創新相關的社團或者機構?”,那時候只想進這樣的協會,因為一股腦兒覺得,創新是我的夢想,我就是為這個而生的,只有這個才是我感興趣的東西。直到加入創意設計協會,讓我首次接觸到專利這個概念,我也開始明白,其實自己的一些想法,是應該獲得法律保護的。由此,開始了我與專利之間不可分割的緣分。
開始時還是找學校,但是學校并沒有類似的專利申請機構,后來找到外面的專利代理機構,當時也許是哪根筋撘錯了吧,一口氣申請了3個,公司資質,公司的正規性都沒問,就那樣交了7500塊錢。這個沖動的行為在現在看來確是明智的選擇。可是,這件事也讓我有了一個反思:既然我想申請專利,那么學校肯定還有許多類似我這樣的人,也想申請專利,也需要一種更快捷、更專業的指導。就在這時,幾個曾經在同一家公司申請專利的人來找到了我,他們的想法居然跟我不謀而合,由此才有了現在隸屬于學校創新創業中心的專利申請咨詢工作室。在工作室換屆以后,又和安佳、黃思捷兩位工作室的老戰友,成立了中南民大專利申請準專業指導團隊——“臭皮匠”團隊,成立這個團隊我們是希望即使離開工作室了,也能為有專利方面需求的同學和老師服務。
在專利申請指導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獲得了提高,面對一個方案時,以前我們多數是覺得一個方案可行就好了,也不考慮是否符合生產、是否是這個行業真正需要的、也沒有考慮到做這個東西有沒有必要,而現在,我們會從多維的角度來審視一個方案,在能力之內把它優化到最好。
當然這些年的經歷用這些文字描述起來或許是蒼白無力的,但是我很慶幸自己在大學這個自由的環境中能夠一直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兒,很慶幸能夠認識一幫同樣愛好創意并同樣為此堅持的朋友,很開心能夠通過創意設計協會、專利咨詢工作室、“臭皮匠”團隊這些平臺讓更多的中南民大人認識到專利,很欣慰看到學校更加重視專利并推出的一系列創新獎勵。
其實,獲得“克勤創新創業獎學金”并不是讓我最開心的一件事,我最開心的是這個獎項為我們這些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好,但熱愛創新、熱愛生活、同樣有追求的“壞學生”設立。在此,非常感謝該項獎學金設立者:李效東、韻作平、梁運文、鄭孝庭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