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廣州市政府中擔當作為的基層公務員
2005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本科生 巴亮
廣州市人民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干部
2017-2018年廣州市直屬機關優秀共青團干部

筑夢花城 情系機關后勤
“這是一座四季如春、活力四射的城市,你能漫步在一江兩岸欣賞魔幻大都市的天際線,也能徜徉在永慶坊、西關騎樓體驗歷史文化底蘊,這里現代與傳統相得益彰,快與慢的節奏并行不悖,開放包容的文化吸納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巴亮是這樣評價廣州這座城市的。因此在大學畢業后,他便懷揣著熱愛和夢想來到了花城廣州,在這里,他做過技術支持工程師,從事過市場營銷,留下了無數拼搏的痕跡。時光荏苒,初心未改,于2013年他如愿成為了一名人民公仆,在廣州機關后勤這塊沃土深耕細作。
“公務員初任培訓時,市委黨校副校長所作的‘中國夢、廣州夢’開題報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巴亮說,“年輕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理想只有通過點滴積累和努力奮斗才能轉變成現實。”通過自己的努力,巴亮實現了從大學生向公司職員,再到公務員身份的轉變,逐漸成長為廣州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的一名中層干部。他用青春書寫奮斗故事,在工作中積極擔當作為,勇于克服困難,在工程基建、信息化建設、安全管理、應急處突、疫情防控等多項工作中成績突出,贏得了服務群眾的一致好評。
立足崗位實際 發揮自身價值
“作為機關事務人,我們要為黨政機關保駕護航,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巴亮談及機關事務管理工作時說。在黨政機關“大管家”的事務管理局,他平時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把中央八項規定落實好、執行好,讓厲行勤儉節約的理念在機關事務領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把財政的每一塊銅板都用在刀刃上。在日常工作中,從辦公用房的布局調配、維修改造,到設施設備的購置更新、維護保養,再到制止餐飲浪費、做好垃圾分類,“節儉、綠色、務實”是他堅守的原則,“花最少的錢,辦最實的事”是他不懈的追求。
巴亮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以提升機關運行保障效能為目標,積極投身機關事務信息化建設,參與了市政府大院5G智慧路燈、辦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統、智慧辦公樓宇系統等信息化項目建設試點,為全面推進“數字后勤、智慧后勤”建設探索路徑、積累了經驗。同時他起草了本單位信息化建設十四五規劃,探索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在機關事務工作實際中的應用,努力為傳統的機關事務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動機關事務管理流程再造。
作為一名黨支部紀檢委員,巴亮時刻將紀律挺在前面,堅持底線思維,在廉潔自律的同時,加強對工程基建、物資采購、服務單位選取等日常工作環節的監督,并且積極投身基層黨組織建設,編制黨支部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規劃,制定主題方案,組織黨日活動等,積極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深度耦合。
潛心理論研究 投身文化建設
巴亮通過總結長期在機關事務工作中積累的實踐經驗,結合自身對機關運行保障機理的觀察思考,撰寫了多篇論文。其撰寫的論文獲得了2019年廣州市直屬機關“學用新思想,建功新時代”征文競賽一等獎,并在國內知名學術網站發表。
巴亮在日常工作之余,積極參與機關文化建設。他與同事一起將重點項目建設的工作實際改編成三句半,在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舉辦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文藝晚會上表演,將工作中的艱辛和感悟通過舞臺呈現在全局干部職工面前。他的書法作品也入選了市直機關工委舉辦的以“家?春秋、城?風貌”為主題的書法、繪畫、攝影展,并多次在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干部文化藝術走廊展出。
巴亮說:“即使如今大學畢業已經13年了,我仍然常常回想起母校的雙塔樓、南湖畔和湖邊的依依楊柳,回想起陪伴自己度過大學四年的老師同學們,回想起激勵著我奮勇前行的‘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校訓。于我而言,在民大的求學經歷深刻塑造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一生中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上傳:陳猛 初審:劉毅 復審:朱晶晶 終審:舒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