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基層 竭誠助人的民大人
2008屆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 黎志芬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全國社會工作標準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龍崗區社會工作協會秘書長

起航民大 在學習實踐中書寫青春樂章
在民大求學期間,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豐富的學習實踐經歷逐步加深了黎志芬對社會工作的理解,讓她逐步明確了將來的發展方向,同時四年的民大生活也拓寬了她的眼界與胸懷。民大的學習生活經歷讓她明白如何成為一名善良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成為了她今后在社工道路上行穩致遠的精神動力。
“民大是一個多元包容的高校,在這里讓我形成了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合接納的包容意識,使我在日后面對各種不同的價值取向、生活習慣的人都能保持價值中立和包容性。”黎志芬回憶道。出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好奇,黎志芬在進入大學后便加入了“民族研究會”這個獨具特色的社團組織。在這里她看到了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生活特點,這些經歷讓她對各族人民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以及我國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有了更深的理解。
談及當年在民族研究會的經歷,她這樣說道:“與各民族交流的過程是我初期社會化的經歷,使我對自己的社會角色有了一定認知和鍛煉,也在我心里埋下了服務基層群眾的種子。”


勤學實干,用實踐助力專業學習
2008年大學畢業后,黎志芬選擇來到深圳這片社工發展的前沿地帶,在深圳市社聯社工服務中心參與了長達兩年的基層服務工作,這段寶貴的基層實踐工作經歷對她之后真正領悟社會工作的意義和融入基層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剛畢業的時候,基本都是從一線社工崗位開始做起,主要服務社區的基層企業的員工、社區的老人殘疾人等,這讓我有機會直接去接觸社會困難群體和普通群眾。在與他們面對面、心連心的交流過程中不斷實踐學到了理論知識,這段經歷使得我很早就產生了自己的職業追求和價值認同感。”她說。
兩年的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工作經歷使黎志芬深深體會到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她決定繼續深造。2011年,黎志芬進入了香港理工大學攻讀社會服務管理碩士,一邊工作一邊讀研。長時間的基層工作經歷,和豐富的理論知識讓她對社工專業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她明白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真正落到基層實處,為她之后更好地扎根基層、融入基層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融入基層,用奉獻書寫責任擔當
十余年的基層工作中,黎志芬先后擔任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全國社會工作標準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社會工作評估專家團專家、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標準委員會委員、深圳市社會工作首批中級督導、龍崗區第六屆人大代表等職務,并兼任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校外導師、西華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行業導師。在工作中,她積極順應國家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需要,響應深圳建設民生標桿,打造全國優秀社工機構,帶領46支隊伍,3000余名志愿者關注青少年、婦女兒童、老年人等困弱群體服務的幫扶與群體發展、社會組織培育、社區服務、社會建設等綜合領域,涉及基層社區66個,企業200多家,年服務人次近60萬。
在此過程中,黎志芬創辦的機構連續獲得5A級社會組織、地方先進社工服務機構、全國百強社工服務機構等稱號,并榮獲“全國企業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全國企業社會工作示范單位”、“首批全國企業社工試點單位”、“全國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化建設示范單位”等14項國家級、30項省級、44項市級、30項區級集體榮譽。

懷抱夢想 在勤學實干中追逐人生理想
黎志芬說:“社工職業的理想不是坐在辦公室紙上談兵,也不是建構一個空中樓閣,而是走近基層、認識基層、了解基層、實事求是,才能使政府部門制定的政策方針真正在基層落地生根,讓老百姓享受國家改革發展帶來的實際紅利。”
談及對之后工作的展望,黎志芬表示如果有機會,她還想繼續學習、繼續讀博深造,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基層。她說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基層服務后,會愈發覺得自己的知識量、思維結構和思維方式仍然有提高的空間。她認為學習是終身的,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夯實理論基礎,才能在社工基層服務這條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學習不僅是對自己本職工作的精深學習,還要由點到面,拓寬自己的認知領域,比如嘗試跨界學習公共管理和社會學甚至人力資源等專業領域。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只有找到屬于你的那顆星星,你才知道腳下的路要怎樣走。”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黎志芬認為,在基層工作中一定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待人處事,竭誠服務、精誠服務,感受基層群眾的心聲,才能為基層群眾辦實事,并從中獲得前行的不竭動力,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責編:劉毅 審核:潘宏飛 上傳:陳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