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屆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生 李嬋娟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青年人的肩上要有國家大業
民大求學期間,李嬋娟在一次次的自我挑戰中樹立了信心,在實踐過程中意識到了青年需要擔負的社會責任。
出于對文學的熱愛和追求,李嬋娟初入學校便加入當年學校的熱門社團“玫瑰園詩社”。在一次詩歌朗誦比賽中,帶有地方口音的李嬋娟在身邊同學的鼓勵下,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嘗試了上臺朗誦。“沒想到最后還拿了比較好的名次,這大大增強了我的自信,讓我更有勇氣去挑戰自己。”李蟬娟笑著回憶道。
說起當年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李嬋娟仍記憶猶新。“當時的三下鄉是由輔導員帶領學生干部深入基層去了解當地的情況。”李嬋娟和隊友們去的地方是湖北省紅安縣,“當時的條件特別艱苦,居民的房子都是用黃泥巴做成的,很破舊,喝的水里還帶有井底的沙粒。”在十幾天的社會實踐過程中,他們為縣里的孩子們輔導作業,進行田野調查,深切體會到了基層物質資源和教育資源的匱乏。這次的實踐活動讓李嬋娟印象深刻,她意識到青年人的肩上不僅有清風朗月,更要有家國大業。
潛心治學 春風化雨
大學畢業后,李嬋娟成為了一名高校教師。李嬋娟的課堂總是充滿著互動,課堂氛圍生動活潑,譬如她會穿著漢服給學生唱昆曲、宋詞,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學生對古代文學的熱愛。“李老師總是面帶笑容地講著她喜歡的古代文學,我能感受到她對古代文學的熱愛,也能體會到她對學術的鉆研精神,這些都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李老師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平時非常關照學生,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會給學生很多的支持。”李嬋娟指導的碩士生李蕙說,“選擇李嬋娟老師是我的正確選擇。”
2020年,李嬋娟獲評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佛科院)“課堂教學十佳”,這令她十分自豪。這個稱號的評選要求教學質量評價為全系前百分之十,并且要求獲得省級以上的教研成果。佛科院共有19個學院,每個學院僅推選一名老師,在這19個老師中最終還要淘汰一半,因此這個稱號十分來之不易。“這是老師和同學們對我極大的認可。”
課堂上李嬋娟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課下她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參與學生的第二課堂,“我們文學社邀請李老師開設講座,老師從來都不會拒絕。講座結束后對于我們追問的很多問題,老師也會很耐心地幫我們解答。” 佛科院文學社社長莫靜怡說道。李嬋娟認為,古代詩詞里面包含了很多傳統文化的精髓,她希望通過講座將這些精髓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樂趣。

扎根佛山 熱心推廣國學經典
李嬋娟先后擔任佛山市國學經典誦讀大賽評委、佛山市南海區中學生詩詞大賽評委,多次受邀為佛山市南海區獅山中學、高明區中小學優秀教師國學培訓班、高明區直機關組工信息員、順德區人才發展服務中心、湖北經濟學院大灣區校友會開設國學相關講座。2020年受聘為佛山市教師教育發展促進會“國學進校園”活動專家,先后為佛山市各中小學舉辦九場國學講座,受到了學生、教師及社會相關人士的一致好評。
“蘇軾被貶黃州,沒錢買羊肉,只能買點羊脊骨。他把羊脊骨放在火上烤,撒上調料,吃得津津有味。生活拮據,他就自己開了塊地,和農人一起唱歌耕作……”李嬋娟將蘇軾一生的輾轉流離,人生的高峰低谷娓娓道來,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給小朋友們開講座,李嬋娟會講述古人勤奮好學、精忠報國的故事,希望祖祖輩輩們流傳下來的中華傳統美德能夠存留在孩子們的心中。對公務員類講座的邀請,李嬋娟會將古人積極入仕,精忠報國的情懷以及積極克服困難的態度傳遞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報效家國。
李嬋娟常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尋找佛山的當地文化。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好地服務社會。她希望能有更多的當地詩歌在佛山的街頭巷陌之間流傳,增強佛山的文化自信,使佛山的精神文明建設上升到一個更高的臺階。
責編:劉毅 審核:潘宏飛 上傳: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