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玉,男,苗族,1963年7月畢業于中文系,先后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學校長、州教育委員會第一副主任、主任、黨委副書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長。退休后,他籌資200萬元在偏遠苗鄉——鳳凰縣山江鎮創建了“中國鳳凰(山江)苗族博物館”。
他發表文藝作品和理論著作兩百多萬字,先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特等勞動模范,榮獲“五一”勞動獎章,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事跡載入《中國勞模大典》、《東方之子》、《創業者》、《中國文藝家傳集》等書刊。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對他進行了專題介紹。2005年10月,他被國務院評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我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受益者和實踐者
湘黔邊境,青翠綿延的大山一脈連著一脈,宛如一條條巨蟒青龍逶迤跌宕。清流微波的沅江,環繞低吟,一路唱響伸向天的盡頭。龍文玉,就出生在這苗嶺山寨里的一戶書香宅院。懵懂年少時,龍文玉就接受了苗族傳統文化和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
1963年從中南民族學院中文系畢業后,他被分配到鳳凰一中從事教研工作。教書育人成績突出的他,卻因為家庭出身問題,文化大革命時被評為“反動文化權威”,被調到了湘西邊陲的一個叫“臘爾山”的鄉鎮。
飽受政治沖擊的龍文玉,始終堅定對黨的信任和忠誠。在臘爾山,他除了認真地完成教學工作、走訪學生家庭,還邊教學,邊學中醫,邊調查,邊寫作。他發表了5部苗族長篇敘事詩,整理發表了100多個民間故事。
“不管什么時候走上講臺,我都得對得起下面那么多雙眼睛啊!”龍文玉這樣說。此外,他還自學中草藥,開設中醫門診,為山區的百姓治療疾病,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赤腳醫生。
“那是一段磨難的時期,也是我鍛煉成長、積累和學習的時期?!碧崞鹞母飼r候的生活,龍文玉平靜地說,“我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在我人生處于困境的時候,大山又一次接納了我,保護了我。當地的老百姓歡迎我,我要對得起群眾?!?/font>
文革平反后幾經波折,龍文玉被調到吉首市高級中學任教。熱愛民族文藝的龍文玉,教學之余專心研究苗族文化,取得了突出的學術成果,受到海內外學者的關注。這引起了政府的重視,機構改革時,他被任命為正縣級的州民族中學校長,隨后擔任了州教委主任等職務。期間,龍文玉主持探索創立的湘西民族教育模式,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其《“低分進,高分出”的路是可以走通的》一文,還促成國家在少數民族偏遠地區實行降分錄取的政策。
1998年元月,在州政府領導班子選舉中,沒有當官準備的龍文玉,卻憑著多年勤懇工作的成績和口碑,作為差額候選人當選湘西自治州副州長。在主管州政府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工作中,龍文玉始終按照黨的民族政策和自己求真求實的原則,并以學者平和為人的心態對待工作,為邊城的少數民族群眾服務,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愛戴,也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等各種榮譽。
我們今天站在民族歷史的標點上
“從縱線上看,我們今天處在我們民族承前啟后的標點上。我們這些覺醒的知識分子有責任、有義務為保護和傳承民族的語言、文化、歷史做出貢獻。”提起自己的研究工作,龍文玉語重心長地說道。
喝苗嶺山泉、吃苗嶺糯米粑粑長大的龍文玉,心里裝著的自然是對苗家的感情。在工作之余,他癡醉于苗族歷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在民族研究方面,他既懂現代漢語又懂古代漢語,既熟悉現代民族語言,又了解古代民族語言,既接受了正規科學研究訓練,又具有豐富的田野知識,所以研究起苗文化來得心應手。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謙虛地向巫師、鄉民請教,從民間搜集、翻譯、整理了大量苗族歷史、文化古籍、教育文獻等資料。
在1981年發表的《屈原族原屬初探》一文中,他第一個提出屈原是苗族人的觀點,把楚文化的研究提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引起了學術界三年之久的論爭。他注重野史和田野知識的研究方式和成果,受到學術界的注目和贊賞,被評論為南蠻學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苗族的招魂風俗與屈原的招魂作品》、《苗俗與楚俗》、《苗語與楚語》等,被楚學界評價為研究楚辭的學術新成果。
龍文玉在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等研究上的高深造詣,受到海外民族研究界的高度關注。1992年7月,他應邀參加了美國波特蘭大學高級教育研討班,進行學術交流,其論文《中國南方民族試點州的教育特點》,得到了高度評價。
建苗族博物館 實現我和沈老的心愿
在龍文玉眼中,苗文化是苗民族綿延數千年的文化瑰寶。建起一座苗族博物館,鮮活地展示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淵源,是龍文玉多年來的夙愿。20多年前,一次與世界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沈從文先生的交談,使龍文玉的心愿開始發酵。
1982年夏天,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沈從文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鳳凰省親。在苗家庭院的一次談話中,龍文玉把自己的想法向沈老和盤托出,敘述了自己日后想辦苗族博物館的一些設想。沈老聽了顯出少有的興奮,并表達出相同的心愿,“苗文化與楚文化一樣博大精深,如不及時進行搶救,就會湮滅和消逝”。沈老建議他“先到郢村去看一看。”之后,沈老還興致勃勃地題寫了“苗族博物館”五個大字。
為了鼓勵龍文玉,沈老還專門給他寫了一封長信,希望未來的博物館“能看到一部苗族歷史的輪廓,見到一個苗族社會的縮影,保留下一批苗族文化遺產,成為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為中華民族大家庭做貢獻。”
20余年后的今天,經過龍文玉苦心積累,從散布在民間的苗家生活、生產、文化、藝術等物品,一件件的收集、鑒別、研究、整理、分類,使2000多件珍貴的苗族文物,帶著不同時代的歷史痕跡,展現在世人眼前。
在營建博物館、收集這些寶貝的過程中,龍文玉經受了輿論、經濟各方面很大的壓力,甚至把自己的性命也幾次險些搭了進去。“不好好在城里當大官,跑來農村里搞那些東西干啥”,一些老百姓認識不了民間文化的價值,經常背地里笑話龍文玉。購買博物館藏品的巨大開銷,常常讓龍文玉家里捉襟見肘,甚至幾次向保姆借錢開支。但他一看見收集到的藏品,就會忘記一切尷尬,樂得合不攏嘴。
龍文玉建苗族博物館的心愿得到了家人和親友的支持,他們紛紛出資出物。著名歌唱藝術家宋祖英,懷著對龍文玉的崇敬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加盟投資苗族博物館的建設,并擔任了苗族博物館的名譽館長。實力企業廣州市隆河辦公設備有限公司,投資200萬元,鼎力支持博物館的創建。在2002年3月18日,苗族博物館破土動工。歷時6個月,在沈從文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日那天,博物館完成了一期工程。國家民委、湖南省有關領導及海內外各界賢達獲悉,紛紛為苗族博物館題詞作賀。
“苗族博物館”座落在被稱為“苗王府”神秘之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山江鎮叭咕苗寨,占地1864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藏品兩千多件。館區共分九館兩樓一區一場。九館分別為“苗家農舍”“古代住所”“殷實人家”“武士之家”“服飾掠影”“秀女之家”“匠人居室”“巫師小屋”“文人陋室”,兩樓為庫房樓,貴賓樓,而一區一場則為新建的生活區和苗族風情活動場“苗族風情小園”。這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藏品最多的民營苗族博物館,融實物布置、專業演出和群眾活動于一體,極具民族特色。
四年的大學是我成長的關鍵
“回顧我這一輩子,我既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得益者,也是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實踐者、研究者。作為本民族覺醒了的民族干部、知識分子、文藝工作者,應該為本民族做一些工作,很高興我盡力做了自己樂意做的事情……”在筆者面前,龍文玉這樣概括自己的一生。
提起自己的成長,龍文玉認為四年的大學生活是他成長的關鍵。“大學里,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提起恩師嚴學宭教授,龍文玉言詞里依然帶著感激。嚴學宭教授是研究音韻律學的,是龍文玉古代文學的老師。治學嚴謹的嚴教授幫助龍文玉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學基礎,讓他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古代漢語研究,并培養起他對民族語言研究的愛好。
學時,龍文玉趕上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學習條件非常艱苦。當時許多人無心學習離校了,而龍文玉堅持了下來,一頭鉆進了學校的圖書館,利用這段時間他摘抄、鉆研了許多寶貴的文獻資料,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學方面的知識。
校給予了我很多財富,最重要是一種面對實際,求真索實干事業的精神,這是我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饼埼挠窀锌卣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