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衍平,男,瑤族,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人,出生于1966年5月。1990年7月畢業于我校物理系。畢業后在廣西梧州地區廣播電視局(現廣西賀州市廣播電視局)從事技術工作,后擔任廣西梧州地區廣播電視臺記者。1995年選任為廣西賀州市廣播電視臺副臺長。1997年擔任廣西賀州市廣播電視局技術科科長。2005年被任命為廣西賀州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連續于2002年10月,2006年10月當選廣西賀州市第一屆、第二屆政協常委。2005年被評為廣西賀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個人”。2006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艱難困苦 玉汝于成
“人的靈魂之寓于肉體,有類璞玉渾金,必先加以雕琢,然后可以見出光芒。”回憶起當年的經歷,對于過去的艱苦環境和無可言喻的心酸,何衍平沒有過多的抱怨,嘴角反而泛出了微笑,令人如沐春風。
何衍平的父親曾是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某中學的校長。出生于書香門第的他,本應有很好的教育條件。命運似乎執意要讓每一個朝圣者用長途的艱辛跋涉來換取報償。“文革”的動亂環境,家庭的艱苦生活,學校的惡劣條件,這一切都使讀書成為相當艱難的一件事。何衍平的父親未能傳授他多少知識,然而,憑著自己的興趣和毅力,在曲折的求學道路上,何衍平始終坦然而勇敢地面對逆境,以堅定的腳步努力地跋涉。終于,何衍平在1984年考取了中南民族學院的預科班。
回首那段經歷,何衍平只是淡淡地笑著說:“當時讀書沒有現在這樣良好的環境。文革講斗爭,文化氛圍不好。但是,我們不應該抱怨家庭、學校和社會。處在人生奔涌的洪流中,只有自己不隨波逐流,不斷在逆境中磨練自己,才能有所作為。成功是難于直觀的,更是不能制定規范的,創造它的,是爭取與努力,而不是等待與抱怨。”
勤于動手 敢于創新
跨入中南民族學院的校門,是何衍平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1986年,出于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何衍平選擇了物理專業。也正是這個選擇,為他以后的工作鋪平了道路。
在校期間,何衍平曾擔任系社團部部長。他經常組織舉辦舞會,還常常組織一系列活動豐富大學生活。這些工作不但培養了他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還使他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意識,令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脫穎而出。
1989年,學校的廣播臺要更換管理負責人,院學生會宣傳部部長和輔導員經過再三考慮,最終決定將廣播臺的管理工作交給何衍平。激動的心情洋溢在何衍平的心頭,他意識到這份工作將為他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平臺,同時也明白自己的肩上又加上了一個重擔。深入學習了廣播臺的各項運作工作,何衍平決心挑好這個擔子。
當時條件很艱苦,整個廣播臺僅有一臺電子管擴音機和一臺用于節目錄制的SHARP雙卡磁帶錄音機。開機先低壓預熱、再開高壓,放錄音節目、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關機先關高壓、而后低壓……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何衍平每天5次重復著這些繁瑣的工作。與此同時,他還肩負著廣播臺的管理、設備維修等一系列任務。
廣播臺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工作人員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每天的第一檔節目在早上6點,為了工作的需要,何衍平必須每天住在廣播臺里。居住在廣播臺的日子,工作的重復和時間的堆疊,何衍平開始感到孤獨并懷念起寢室的生活,他深深地感到人工操作播放廣播的不方便。于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個方便有效的方法,將廣播臺落后的人工操作模式變為全天自動化模式。
樹立了目標,何衍平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思考各項工作。他不僅從理論上找辦法、想對策,還利用學習之余親自動手設計,不斷摸索、改進程序。在這期間,他密切關注著漢口的電子市場,每逢周末就不辭辛勞地從武昌跑到漢口尋找配件,再制作成電路板。功夫不負有心人,何衍平成功了。
學校廣播臺終于實現了全天自動化運作,我校廣播臺成為當時武漢眾多大學中首個實現全天自動化播音的廣播臺。這一創新成果不但提高了廣播臺的工作效率,受到了科技處的贊揚,沒多久還被拍成學校電視新聞播放,引起了廣泛關注。“何衍平”這個名字也開始小有名氣。
談及在校的經歷,何衍平有幾點感觸很深。他認為,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要不吝時間,舍得付出,還要勤于動手,“自己動手能節約很多資金,要是什么都等待現成的,那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要敢于創新。
打破常規 毛遂自薦
臨近畢業,何衍平將他實現廣播臺全天播音自動化的經歷和感受整理成了畢業論文。這篇論文得到了老師的贊許并被評為優秀論文。
當時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分配政策。受政策影響,許多畢業生被分配到原住地的鄉鎮基層工作。聽說許多同學為尋找理想的工作,不停地奔走卻沒有結果后,何衍平感到一片茫然,覺得自己前途未卜。不安于現狀的何衍平大膽地向學校提出了“放走”的想法,學校的答復卻讓他很失望:“可能會被分配到縣里”。
何衍平并不服氣,懷著“去能發揮自己特長的地方”的堅定信念,他抓準時機,向廣西某合資公司毛遂自薦。在這次自薦中,他講述了自己讓校廣播臺實現全天播音自動化的經歷,受到了公司的高度關注。也正是這個經歷,成了何衍平找工作的一個重要資本。廣西梧州地區人事局的有關人員了解并核實情況之后,認為何衍平確實是一個有才華有抱負的年輕人。
后來,由于政策等原因,何衍平未能在那家公司工作。回憶起自己的這段經歷,何衍平露出了會心的笑容。他說:“要執著于自己的理想,敢于打破條條框框,掙脫習慣常規的束縛去努力爭取。哪怕日后回想起來是膚淺的、不起眼的東西,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用心做事 踏實做人
“無論在任何崗位,從事任何工作,只有用心做事,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體現自己的工作能力,才不會愧對人生。”何衍平說道。也正是堅持“用心做事”的原則,何衍平兢兢業業地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
畢業后,何衍平帶著未實現的夢想,回到廣西梧州地區廣播電視局(現廣西賀州市廣播電視局)技術科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懷著滿腔的熱情默默地工作著。在工作中,他努力而不莽撞,盡力而不強求,奮斗而不張揚。何衍平盡職盡責的工作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1995年何衍平被評為“優秀通訊員”,同年被提拔為廣西梧州地區廣播電視臺副臺長。1997年,何衍平擔任廣西賀州市廣播電視局科技科科長。
2001年,在電腦技術還不普及的情況下,何衍平親自組織培訓班,給電視臺的工作人員進行計算機培訓指導。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2005年,何衍平被任命為廣西賀州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1997年~2005年期間,何衍平經常自己組裝設備,制作非線性編輯系統,幫助廣西賀州市電視臺在整體上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播出全天自動化。
始終堅持“用心做事”的原則,何衍平努力地工作,踏實地做人。2002年10月,何衍平當選廣西賀州市第一屆政協常委,并于2006年10月連任。“家鄉是發芽長葉的地方,是情感的源頭”,深感自己肩負著為家鄉建設作貢獻的責任和義務,何衍平勤勤懇懇地工作著。憑著“為人民服務”的可貴精神,2005年何衍平被評為廣西賀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個人”。2006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進取,是人生中永遠下不完的一盤棋。對于過去的成就,何衍平漸漸地將它們趨于平淡。沒有奔走在名利的道路上,他總是向著明確的方向做著不懈的努力。在自己的位置上,何衍平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本色。
在何衍平的言談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身上所展現的灑脫。即使沒有鮮花的簇擁,沒有榮譽的環繞,他的進取精神也足以對他作出精彩的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