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振東,男,生于1968年10月,安徽臨泉人。1989年畢業于我校數學系。現任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1995年獲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應用博士學位,畢業后任郵電部數據通信局工程師。1996~1998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2001年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從事人工智能和數字圖書館技術研究。2001年起任兼職研究員。2001~2002年在美國梅隆銀行從事電子商務軟件研究和開發,任高級項目分析師。2002年任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技術負責人、技術總監。2004年獲霍英東基金會青年教師獎勵資助。2005年獲得IBM Eclipse全球高校教師創新獎勵。牛振東于1999年加入Sigma Xi,目前擔任中國索引學會副理事長,中央編譯局信息化咨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Technology》、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中國索引》等專業期刊編委,已在國際會議和專業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多次在國際專業會議做特邀發言。
2006年12月13日下午,高校本科教學評估組專家李朝鮮教授與我校15位優秀校友代表召開座談會。會上,一位老校友回憶其在母校所收獲的友誼與感動時,幾欲落淚;當晚7時30分,他在學術報告廳所作的主題為“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與發展”的學術報告座無虛席。這位老校友就是我校85級數學系的牛振東,現任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民大點滴記憶 學子不忘恩
“民大近幾年發展迅猛,我為民大而自豪!”這是牛振東接受專訪時說的第一句話。當記者問其為何有如此感慨時,牛牛振東回答說:“我一直關注著母校的發展情況。這幾年,民大的招生指標在不斷上升,與外界的合作也在增多;每次回母校,我都會有驚喜,比如校園環境越變越好,科研成果屢屢獲獎等。可以說,老民院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
接著,牛振東回憶起自己的大學生活。他認為在民大求學的四年,是快樂而充實的四年,民大給自己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平臺,那些給予其幫助的恩師,也將感激一輩子。
牛振東讀大學時,民大已有了晨跑簽到制度。每天清晨,他都會在六點之前起床,然后晨跑、簽到、晨讀。四年大學,他從不缺勤,成績也非常優秀,每年都獲得獎學金。老同學每每提及他,都會說:“牛振東的數學非常好!也許正因為他有超強的數字信息邏輯性,所以會在計算機領域有如此高的建樹!”
據牛振東回憶,上世紀80年代的民大校園,校址面積遠不及今天,各方面條件更不能與現在相提并論,但學校很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不惜重金完善硬件設施,以滿足教學需求。牛振東正是在那時,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鍛煉實踐能力,為今日所取得的成就打下了良好基礎。
提及曾教過自己的老師,牛振東學長總是滿懷感激。他認為,人的一生之中,總會出現一些對自己人生有很大影響的人。而大學時代有兩位恩師,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年輕的時候,別人對你的一句肯定,都是莫大的鼓舞!”牛振東學長提起自己當年的老師、現任校黨委副書記徐柏才時說到,徐書記經常在開會時,因一點小事表揚自己,而牛振東也在心底暗暗發誓:“爭取每天進步一點,絕不讓大家失望!”
當年牛振東在準備畢業論文時,經常向指導老師王三年(已退休)咨詢,王老師每次都不厭其煩地解答。且王老師不僅“授人之魚,還授人以漁”。那些做人的道理,讓年輕的牛振東受益匪淺。
立志普及計算機教育 責任記心頭
因深受時代影響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牛振東始終將“教育”擺在重要位置。他認為,教育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責任,當國家和社會把你培養出來之后,你就有責任回報社會。
牛振東不僅提倡多參加公益活動、傳播愛心,心中常有“服務祖國”的思想,而且身體力行。為此,他從2002年4月起,擔任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技術負責人、技術總監,并立志于推廣計算機普及教育。
牛振東說自己來自農村,所以他特別清楚讀大學對于農村孩子的重要意義。學長說自己求學的道路是父母用汗水換來的,他相信現在很多農村的學生應該也如此。現在一些農村孩子到城市讀書后,嫌家鄉條件艱苦,不愿回去。牛振東表示理解的同時,也希望學有所成的農村學子,用道義和責任去幫助家鄉擺脫貧困,為家鄉的發展多做貢獻。
簡單快樂做人 生活才會充滿希望
“我是一個簡單快樂的人,只有這樣,生活才會充滿希望!”牛振東在總結自己多年的學習工作生活經驗時如是說。
牛振東認為,一個人快樂與否,其實是由他的態度決定。快樂源自對生活的熱愛,對他人的關心,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他的快樂,是自己能幸運地上大學,并且在大學里結識了許多良師益友;他的快樂,是在大學畢業之后,可以從事熱愛的教育事業;他的快樂,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身邊的人投身到有公益事業中……
面對挫折,牛振東始終抱著這樣的態度:一個人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但困難并不可怕,只要擁有一顆快樂平和的心,把每一個困難都當作歷練。在解決困難中鍛煉自己,培養能力,吸取經驗,就會慢慢成長。
寄情于民大學子 努力奮斗才重要
牛振東還說了一段話與民大學子共勉的話:“有機會上大學,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人的一生非常短暫,不可能抓住所有出現在你生命中的東西,因此,一定要挑對你最重要的事情來做。比如現在處于學生階段,任務就是讀好書、學做人,努力將自己鍛煉成社會需要的人才。成功只屬于那些勤奮的人。大學四年,我們要珍惜時光,勤奮學習,注重方法,打好基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要有志向,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對于理工科的學生,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動手能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每一名大學生,都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制定自己的人生規劃,并隨時作出調整,把路走寬,這樣將來才會有所作為。社會上,人們對一個學校的認可,主要取決于該校學生在社會上的工作表現和能力,希望大家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民大爭光。”
最后,牛振東祝愿學校越辦越好,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出更多杰出的人才!
牛振東學長此次母校之行的行程非常緊密,13日凌晨抵漢,出席完學校系列活動后,14日早晨又風塵仆仆地趕回北京上課。盡管如此,13日中午,他還是放棄午休時間,在其下榻的酒店接受了民大在線記者專訪。
由于我們是臨時被派遣去采訪,準備工作都沒有做到位,因此提問較凌散,且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采訪優秀校友,心里不免有一絲莫名的緊張。但牛振東學長卻沒有絲毫架子,對采訪工作非常配合,漸漸地,我們剛開始的緊張一掃而空。臨走之前,牛振東學長還親切地與我們合影留念,頗有大家風范!
我們在百度上輸入“牛振東教授” ,能找到302篇相關他的資料。這位18年前從母校畢業,18年后成為母校驕傲的優秀校友,是如此的謙和,記者為學校培養出這樣優秀的校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