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進,男,土家族,湖北來鳳縣人,1965年2月生。1987年畢業于我校政治系,法學學士,湖北省委黨校碩士研究生。先后工作于來鳳縣委黨校、共青團來鳳縣委、來鳳縣委組織部,相繼擔任舊司區區長、區委書記、翔鳳鎮黨委書記。1988年,他分配到恩施州宣恩縣,歷任宣恩縣委常委、縣政法委書記、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縣委副書記、恩施州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第六屆州人大代表,現任中共宣恩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縣長。
(一)
有山才有高度,有水才有靈性。美麗的武陵山脈,潺潺流動的酉水和貢水,一塊人杰地靈的寶地!這里,孕育了無數的風流人物,造就了眾多的經世之才!向前進就是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走出大山,身染山里人的淳樸和勤厚,在廣闊的山外世界里,走得格外踏實。
1983年,鄂西南邊陲的某個小縣城里,喜悅的氣氛在悄然蔓延。10年寒窗,他終于一朝夢圓——南湖之濱的中南民族學院,向他發出了滾燙的“請柬”。踏入大學校園,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磨練的過程,他不愿提及,難忘的經歷,定然終身銘記。他始終認定,大學里的求知經歷是他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厚積薄發是成功的真理,向前進也是這一真理的實踐者與印證者。1990年,大學畢業三年的他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0年4月,在向前進的申請下他獲得了到省委黨校“中青班”深造一年的機會。繼而,他忙里偷閑,刻苦攻讀該校國民經濟管理研究生。2003年,組織遴選他在中央黨校學習3個月。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向前進到農業部掛職鍛煉。2006年12 月,他又接受了中央統一組織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培訓”。
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向前進校友懂得這一真理,因此,他的每一步,便邁得更加穩健,而且,步步向前!
(二)
作為一名合格的領導干部,向前進校友認為,保持清醒的頭腦,與時俱進,以正確的理論知識和方針路線為指導,方能保證工作合理、有序、有效的開展。
一直以來,無論工作多忙,向前進都會抽出時間翻閱馬列論著,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他還加強《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等重要文獻的學習,深刻領會執政能力建設的精神實質,把體現黨的執政能力落實到行動上,貫徹在決策中,付諸于為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的實踐中。向前進校友說,做一名合格和成熟的領導干部,把工作做好做實,做出成效,就要有滿腔的政治熱忱和工作激情,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更新知識,擁有真才實學,才能充實和提高自己,為實踐提供智力支持,增強正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向前進主管、分管的工作較多,他緊密結合全縣的發展現實、財政狀況以及產業培植前景等,全面熟悉和掌握經濟等工作所必須的相關知識,自我加壓,強化學習財政學、市場經濟學、WTO規則、農副產品質量認證、藥材GAP認證、現代管理等知識,以及上級黨委、政府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若干意見等政策規定,為指導經濟工作和壯大縣域經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提升了駕馭全局工作的能力。
學法、守法、依法行政,是時代進步和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國家公務員的基本要求。工作之余, 他系統學習民商法、公司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和行政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增強了法制觀念,樹立了法治理念,提高了法治水平。這些法律法規的儲備,為他以后推進全縣企業改革和招商引資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撰寫的《堅持安全發展為構建和諧恩施撐起一片藍天》入選《新世紀中國社會發展優秀論文精粹》獲一等獎。
(三)
當今時代,中國的改革處于攻堅階段,發展處于關鍵時期。而宣恩是一個老、少、邊、山、窮地區,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全縣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運行質量不高、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鎮低收入人群和部分下崗失業人員生活困難,這些問題都讓他十分揪心。面對如此重任,他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認為只有通過改革和發展的辦法才能解決現實中的矛盾、問題和困難,只有通過發展縣域經濟不斷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壯大縣域經濟的實力,才能體現黨的執政能力。
他立足宣恩縣情,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招商是第一重點,科技是第一動力,環境是第一要素,誠信是第一形象,項目是第一支撐。全縣干部群眾必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搶抓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西部開發、對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扶持及中部崛起的政策、沿海發達地區資本向內陸轉移的大好機遇,按照“一主三化”的總體要求,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他以“三個有利于”判斷各項工作的是非得失,以發展作為履職第一要務,抓工業經濟重點,攻農業產業化難點,解城鎮建設疑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全力推進經濟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工作期間,向前進實現了多個突破:其一,財政工作實現新突破,作為特困縣的宣恩,拮據的地方財政是歷屆縣委政府難以解決的困難。向前進校友管該項工作期間,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全縣基本實現收支平衡,有力緩解了財政支出的壓力,宣恩財政工作實現“四保”,達到了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項目建設、保穩定的目標,有力推進了財政四項改革。其二,信用環境實現新突破。 2002年,宣恩全縣開展“以政府為主導,以金融機構為主體,以金融信用環境為核心,以樹立信用政府與信用公務員為重點”的信用環境整治,全縣當年就被評定為州內兩個A級信用縣之一。2003年,宣恩一躍躋身“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并通過復審一直保持到2006年。其三,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向前進結合宣恩實際,牽頭制定并出臺了《宣恩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宣恩縣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宣恩縣招商引資獎勵辦法》,促進了宣恩招商引資健康有序發展。幾年來,全縣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近6億元。向前進工作期間,重點項目建設突飛猛進,企業改革順利完成,新型工業初顯端倪,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向前進校友為宣恩縣的發展付初里巨大的心血,也在一個個成就與挫折面前,實現對自己的一次次超越。
(四)
勇于面對困難,敢于應對挑戰,這是許多與向前進同事的人對他的評價。2003年,他參與獅子關電站股權出讓、龍洞電站出售、桐子營電站招商開發、洞坪電站股權出讓談判,雙方長時間難以達成共識,談判幾乎陷入僵局。艱難的斡旋,向前進校友最終以其過人的睿智和膽識使雙方滿意而歸。
宣恩縣是出了名的貧困縣,地處鄂西南,老百姓多半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日日在黃土地里刨食,生活卻不見有何大的改觀。改善老百姓的生存狀況是件大事,也是個難題。為此,向前進校友創新扶貧工作方式方法,規范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全縣17個重點貧困村和5個老區重點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生態能源建設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李家河鄉利福田村借助“板栗園大捷”70周年慶典的東風,加快了老區建設步伐,群眾在“紅色旅游”引領下,逐步走向致富之路。產業扶貧小額信貸力度加大,擴大了扶持資金規模和受益面,覆蓋貧困村達47個3802戶13950人,并重點扶持民營企業4個。以實施茶葉、黃金梨、白柚、藥材為主的農業綜合開發,新建基地面積將達到25000畝,“一體兩翼”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整村推進掃尾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同時,惠農政策在全國開展,向前進始終站在改革的前沿,親自參與各個關鍵環節的工作,通過全縣上下艱苦努力,不僅實現了村村減負、組組減負、戶戶不增負的目標,還創新了許多工作模式,經省驗收評定為優秀等次。
歲月匆匆,細細思量,感觸頗深。向前進說:政治清醒,思想敏銳,立場堅定是搞好各項工作的政治基礎;注重理論學習,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搞好各項工作的思想基礎;維護集體領導,維護班子團結,擺正自己的位置是搞好各項工作的組織保證;清正廉潔,嚴于律紀是搞好各項工作的紀律保證;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確的工作目標是搞好各項工作的必要條件;轉變作風,跟蹤督辦狠抓落實是搞好各項工作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