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輝,男,1997年畢業于外語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現任上海貿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其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化工產品、機械設備零部件的進出口,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年銷售額6億人民幣,每年上繳國家稅收300萬。其公司在廣州和廈門都設有辦事處。
壯志存高遠 雄心著華章
“任何挫折和困難都可以去解決,只是看你要付出多少代價。對于我現在來講,不是學會抓住機遇,而是要學會放棄機遇。因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做大,導致企業缺血,而是要在不斷的調整中穩步的,可持續的發展。我不會因昨天和今天取得的成績而滿足,我會更在乎明天我是否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說這話的是中南民族大學外語系九七屆畢業生丁輝。畢業還不到十年,他就已經成為了上海貿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位年輕有為的校友,他究竟是憑借著什么得以在上海那個競爭激烈的大都市里站穩腳跟,并擁有自己的一方晴空呢?
有人問起丁輝的成就時,他只是淡然處之。他說:“其實成就還談不上,我只是和我的同輩一樣,還在不斷的努力著,拼搏著,走在向成功邁進的道路上。”每個人對于成功的定義是不同的,而他對成功的定義則是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地自我超越。
成功者,都有一顆拼搏的心。拼搏者,都有一股力量在支撐。
丁輝從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成為上海一個外貿公司的總經理,那股一直在支撐著他不斷拼搏的力量叫做“理想”。
早在大學里,當大部分的人都在為畢業后尋找工作的困難而擔憂時,他在心里就已經開始醞釀著一個創業計劃了。當有了一定的外來投資,有了抱著共同理想的拍擋的時候,自主創業也就順理成章了。于是,那時才剛踏出母校大門的他放棄了許多良好的就業機會,毅然選擇了中國最繁華的商業大都市——上海,創立了上海貿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大都市耀眼閃爍的燈光,川流不息的街道,不計其數的企業,無比激烈的競爭,這一切并沒有模糊他一心要實現的理想。他堅信只要不斷地努力、拼搏,任何挫折和困難都可以解決,只是要看自己得付出多少代價罷了。
“商場如戰場”,丁輝能在上海這個競爭激烈的大都市里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與他的努力拼搏是分不開的。就像有一句話說的,“做你愛做的事,并不意味著生活過得輕松,但絕對可以活得精彩。”
乘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人們常說,沒有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是鋪滿鮮花的。丁輝經營的上海貿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是主要從事石油化工產品和機械設備零部件進出口的公司。打理這樣一個龐大的機構并讓它蒸蒸日上,對于他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抓住機遇,而是放棄機遇。他認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做大,而是要在不斷的調整中穩步地可持續發展,因為盲目做大會很容易導致企業缺血。丁輝總會在機遇來臨時及時地分析判斷,適合把握的,他會牢牢抓住,不適合的,他就果斷放棄,一切以大局和長遠利益為根本立足點。用丁輝的話說就是:“我們決定每一件事,不僅僅是要考慮‘將會’發生什么,而更多地是要想想‘可能’會發生什么。”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可因為埋怨雨天而錯過了彩虹,不要因后悔失去太陽而再度失去星星,要緊緊地盯住今天,緊緊地把握現在。就是靠著這份謹慎,丁輝一步一步地從一個生澀的大學畢業生轉變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創業者,從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轉變成為一位出色的企業家。謹慎,是丁輝性格中重要的品質,而這也是促成他成功的關鍵。
大家都知道“創業艱難,守業更難”。當別人問到是什么樣的信念讓丁輝一路走到現在的時候,他的回答很干脆:“我不會在乎昨天和今天取得的成績,我會更在乎明天我是否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對他來說,他的信念就是“堅持”兩個字。一個企業能否長久興旺的存在,一個靈魂人物能否出色的統領一個企業,最主要的是要靠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在強敵和對手面前,在時代和將來面前,丁輝認為自己最需要做的就是堅持。只有堅持,才能解決一切問題。不管將來會遇到什么,他相信,“堅持”就能給他帶來機遇,帶來美好的前途。
拳拳學子心 淳淳教導情
回憶起當年在母校讀書的經歷,丁輝頗有感觸:“當時的辦學條件與現在是不能比的,學校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了許多,我差點都不認識這是我心中的那個‘老民院’了。”
雖然畢業快10年了,但是大學的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的一塊荒地,現在建起了體育館;當時的體操棚,現在變成了大學生活動中心;當時晚上睡覺的時候還能聽到耳邊呼呼風聲的窗戶,現在已經換用了嶄新的塑鋼門窗……教學生活設施都變得越來越好了。”
那時艱苦的環境并沒有影響丁輝一如既往地勤奮好學。因擔任學生干部,他的工作和需要組織的社會活動很多,這更促使他惜時如金。他說,“當時在學校里面擔任校學生會文藝部長,每年要組織五四文藝晚會、迎新晚會和國慶晚會等學校的許多大型文藝活動。白天都沒有時間學習,只有在晚上擠出時間看看書。”他認為充實的大學生活對自己后來的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我在社會工作方面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對實際工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學校強調學生以學為主,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我的專業學習也始終沒有放松過。”
丁輝時時都謹記著大學里對他影響和幫助最大的老師,對于他們,他總飽含著一種由衷的感激。有慈祥的原外語系范立民書記,嚴格的羅建生系主任,還有年青有為的楊勝才副書記及與學生打成一片的輔導員田維娜老師等等。雖然畢業這么年,但老師曾經的教誨他依然記憶猶新。大學的幾年,培養了他綜合處理事情以及怎樣和人打交道的能力,這為他在走上社會進行創業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在學校里,丁輝是個好學生,而且是個各方面都很突出的好學生,因此他深受老師們的喜愛。范立民書記評價他說:“丁輝啊,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整天笑瞇瞇的,還很帥氣,舞跳得好,是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個性憨厚老實、待人親切,和同學的感情十分融洽,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我記得,那時他的威信很高,組織能力強,深受同學們擁護。他還多次組織參加學校的大型文藝晚會,精力非常充沛……”
切切深情 殷殷期望
“母校對我的幫助很大。” 丁輝在敘說他在學校得到的收獲時說,“我的專業是英語語言文學,在那個時候,這個專業還是很不錯的。在外貿公司,英語專業知識使我很快適應了自己的位置,真該好好地感謝母校。所以我也非常愿意為在校的畢業生講述我畢業以來所走過的歷程,希望可以讓在校的畢業生在即將走出校門的時候,能夠有所借鑒和啟發,少走彎路。”
對于一個標準的人才,他是這么認為的:除了在自己的專業上有所建樹之外,還應該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這個社會需要的是有綜合能力的人才。所以,他公司招聘職員的時候,除了專業知識外,他主要看重的是綜合能力。
他覺得大學四年最重要的是培養一個人的綜合處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如何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也可以這么說,在大學里所學的,不僅要有專業知識,還要學會一種思維方法、學習精神。可以說,專業知識是必要的,其他一些技能是可以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慢慢培養的,而這些技能的培養,則來源于在大學中受到的良好鍛煉。大學不僅使我們掌握本專業知識,更使我們獲得了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譬如艱苦奮斗的精神、創新能力、學習方法等。“專業只是學習的一個方面,社會發展到今天,就業選擇越來越具有多樣性,所以學生必須積累在實踐中學習的知識,并加以運用和發揮,不要吊在一棵樹上,要做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綜合性人才。”
丁輝成功了,但他并沒有忘記母校,忘記恩師,也沒有將自己擺在一個多么高的位置,而是懷著對母校永不褪色的懷念和感激之情,站在一個昔日學生的角度,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成功經驗,來表達他對母校的拳拳赤子之心,對后輩的殷切期望。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成功才是真的成功,這才是丁輝心中最大的目標。
( 范明娟 黃安縣 梁 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