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牌游戏平台-棋牌游戏赚钱qq群

大筆如椽寫光塵——記歷史系59級李甫春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3-14 瀏覽次數:

李甫春,男,壯族,廣西鳳山縣人。1959至1963年在中南民族學院(現中南民族大學)學習。1963至1969年在廣西西林縣農村部縣革命委員會生產組工作。1969至1979年在百色地區革命委員會新聞科任干事。1980年在百色地區革命委員會理論宣傳科工作。1981年至今在廣西社會科學院從事民族經濟、扶貧開發和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現為廣西社科院壯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用心苦讀的貧農之子

李甫春出生于西鳳山縣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他能夠考上大學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離不開父親和老師的支持。在李甫春的家族成員中文化程度最高的就是他的外公——一位私塾先生,相當于現在的小學教師。李甫春的父親有個愿望,就是想讓李甫春也成為一個像外公一樣的小學老師,于是在李甫春小學畢業后就把他送去了初中。但是事與愿違,李甫春在初中畢業后填報志愿時,填報的是一個師范學校,而老師卻覺得他個子矮、年紀小,不適合當老師,就幫他改填了東蘭高中,結果他被高中錄取了。盡管如此,父親并沒有反對,讓他繼續往高中深造。

高中的生活很艱苦,由于學校在臨縣東蘭縣,離家較遠,李甫春只能在放寒暑假的時候才能回家。因為家里能夠提供的生活費極其有限,而他又不忍心老向家里要,所以他常常忍饑挨餓。學校食堂外面的黑板上每天都有“黑名單”,他的名字常常被登在上面——“李甫春某月某日開始停膳”。因為這,李甫春也曾萌生過退學的念頭,那樣也可以為家里減輕一點負擔。他的班主任江永享得知李甫春的這一情況后,立即寫了一張紙條給食堂,上面寫著:“該生的伙食費從我的工資里扣除”。 于是在班主任的幫助下,他最終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學業。李甫春至今對班主任的恩情念念不忘,江老師后來在河池行署地區做行政副專員,李甫春每次去河池都會去看望他。

高中畢業后,李甫春考上了大學。在他之前,村子里還沒有一個大學生,因此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后他很高興,他最終沒有辜負家人和班主任的殷切希望,走上了一條光明的人生道路。那時民族學院不收學費的政策給了李甫春很大的幫助,使他順利地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學校每月還發給學生13元生活費,這又為李甫春和他的家庭減輕了不少負擔。然而在他上大學一年后父親就去世了,這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打擊。他的妹妹還在讀書,姐姐也已經出嫁,家里只剩下母親一個人,因此家境變得更加窘迫,生活變得更加艱難。為了省下路費,他放假一般都不回家,不能侍奉老母使他的心感到陣陣酸痛,也讓他感到非常的愧疚。他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好好工作,讓家人都能過上很好的生活,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把握機遇的幸運之人

李甫春在1963年大學畢業后就被分配到廣西西林縣縣委農村部,在那里的生產組工作。西林是廣西跟云南交界的一個很偏遠的縣,工作生活條件都很艱苦,當時人們戲稱那里為廣西“省尾”。西林縣的工作經歷對李甫春后來的科研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于在偏遠的山區待過,他對農村的貧困落后情況和少數民族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別人了解得更加清楚,在這個基礎上,他才有了現在累累的科研成果。

1969年,正是干部下放的高潮時期,這時李甫春卻從偏遠的山區被調回了城市,這是一個很富有戲劇性的人生轉折。他在西林生產組的時候專門負責總結典型的工作,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紅太陽照亮了三江口》,其中的三江口指的是廣西、云南、貴州三省交界的地方,也是三個省的三條江水的交匯點。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水資源,三省人民合力在這里修建了一個水電站。李甫春寫這篇文章,就是要總結三江口人民修建水電站的經驗。他在標題中用紅太陽來比喻毛主席,以此來表達三江口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創造了幸福生活的意思。后來這篇文章在百色的《右江日報》上發表了,當時的新華社廣西分社社長龔敬之正好下放到百色,有人給他看了《右江日報》,他發現了李甫春寫的《紅太陽照亮了三江口》這篇文章,并順口說了一句“這個人很有新聞頭腦!”這句話被在一旁的百色地區革命委員會的人聽到了,他們當時正打算組織一個“百色軍分區聯合報道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們很快找到李甫春,并把他調到了百色,后來李甫春就成了百色地區革命委員會新聞科的干事。

李甫春十年的新聞工作經歷鍛煉了他的文字表達能力、新聞概括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他自己總結道:“其實做科研的跟搞新聞的差不多,新聞要求對時事的觀察具有敏銳性,對角度的捕捉具有創新性。科研也一樣?!彼鲂侣劰ぷ鲿r所培養的觀察力使他在搞科研時常常會比別人更容易找到一個全新的角度。

1980年李甫春被調到理論宣傳科工作,那段日子過得比較清閑,他就利用這段時間讀了很多書。當時的書很少,李甫春找到什么就讀什么。他回憶道,當時讀得最多的是關于經濟方面的書,其中還有馬克思的《資本論》。他從這些書里汲取的知識養分,為他以后從事經濟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機遇再次出現在李甫春的面前。1980年國務院批準中國社科院和地方社科院聯合在地方招考研究人員,他報了名。因為他所在單位不允許請假復習,所以他平時的復習時間很短,在考前一周還跑到廣西民族學院的一個好朋友的住處進行閉關強化復習。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最終順利通過了考試。同年8月份他被邀請去北京參加首屆中國民族理論科學討論會,并帶去了自己的一篇論文——《試論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篇看似不起眼的論文在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參加那次會議的人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他,一派反對他,這對于一個來自山溝溝里的李甫春來說,真是料想不到的事。其實早在1979年他就寫了第一篇學術論文,也就是他的成名作《發展生產是繁榮民族地區經濟的必由之路》,這篇文章刊登在《民族研究》上,受到了中國學術界的關注,李甫春的大名也從中國的西南角傳到了北京。

在北京參加完首屆中國民族理論科學討論會后,李甫春本來是被安排到中國社科院民族所民族理論研究室工作的,但那時遷戶口很難,他家有五口人,要想一下子從百色遷到北京是件很困難的事。這個問題一直拖了大半年都沒有結果,李甫春只好先將戶口遷到南寧,并在廣西科學院工作。這個看似挫折的關節點對李甫春來說又是另一個發展良機。李甫春感慨道,假如他那時去了北京,他的科研成果也許不會有現在這么多。因為他是做民族經濟研究的,常常需要進行實地考察。在廣西就有很多貧困的山區,那里的少數民族也很多,壯族、毛南族、京族、苗族、土家族等等。但要是在北京工作,到山區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李甫春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他在學術上的成功除了靠自己在西林、百色的工作經驗外,還在于自己緊緊抓住了機遇。

勞以萬里的著書之士

李甫春說:“我的文章都是腳板底下出來的”。在廣西西林7年的農村工作,在百色10年的新聞工作和1年的理論宣傳工作,使他有機會走遍了桂西山區的壯鄉、瑤寨、苗嶺、仡佬沖,對各少數民族的生活有著比別人更深的體會。李甫春在進入社會科學的領域后還常常去山區進行實地考察,這為他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資料。

李甫春出了8本著作,而每本著作出版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價值。

《壯族》是一本介紹中國壯族的書,目前市場上僅有泰文版,那是李甫春在擔任廣西壯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期間跟泰國專家合作出版的。1993年,有一次去云南大理做科研項目,他結識了幾個泰國西北大學的學者,后來他就邀請那些學者到廣西壯鄉來考察。壯學研究中心在1992年成立時提出了“讓世界了解壯族,讓壯族走向世界”這個口號,為了這個口號的實現,李甫春策劃中泰兩國社會科學界的學者合作出版了《壯族》這本書。目的是先讓泰國人了解中國壯族,然后再把壯族推向世界。李甫春本來還打算出英文版,但由于他后來不再擔任壯學研究中心主任了,苦于經費不足的問題,這件事情就被擱置了下來。然而李甫春至今也不想讓《壯族》英文版成為一個遺憾,他說自己還會盡力找機會去實現它。

《千年等一回》是個很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書名,很多人肯定會認為它寫的是一個傳頌千古的愛情故事,其實不然,它是一本關于廣西西部大開發戰略理論構想的書。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經濟中心是在西部的長安,而唐朝末年遷都,經濟重心開始往南、往東遷移。元朝大運河的修建溝通南北,使政治、經濟中心分離,富庶的江南成為當時的經濟中心。明朝是南京,再到清朝則是蘇杭。經濟中心的東移使中國的東南部的經濟文化發展遠遠超過了西部。當代中國在2000年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方針政策,其時間距經濟中心東移差不多有1000年,所以就稱之為“千年等一回”。

科學研究是為生產實踐服務的,一位科研人員最欣慰的莫過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付諸實踐。李甫春在十年前寫了一本《桂西老區開發新論》,那是研究桂西盤陽河流域長壽、旅游資源開發的書。盤陽河流域周邊居住有很多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的年均收入都很低,而且那里的生態環境非常惡劣,十分不利于農業生產。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這種小山溝也值得去研究。實際上那里的旅游資源很豐富,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現在盤陽河流域已經在進行開發,李甫春的理論終于與現實結合起來。李甫春自己也說,一個學者的主張馬上變成國家、政府方針政策的極少,所以當自己的理論轉換成了現實的時候,他感到很欣慰。

李甫春的新書《馱娘江畔女人國》于2006年2月底出版。馱娘江位于廣西和云南交界處,那里的婚姻制度是男嫁女娶的一夫一妻制,是從走婚制度到一夫一妻制的過渡。這本書一改他平時寫論文的風格,用通訊報告文學體寫成,同時也突破了他以前從經濟領域入手的研究范圍,改從人類學、社會學的領域來研究,因此對他而言,也是一種超越。

傾注情誼的科研之本

李甫春覺得學術就像是一棟樓房,一個科研項目或一本書就是它的一塊磚或瓦片,每做完一個科研項目或寫完一篇文章就是給學術這棟大樓增加了一塊磚瓦。他把自己的每一個科研項目、每一本書都視為得意之作。代表作《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商品經濟研究》是他的理論最高點,到目前為止,他覺得自己都還無法超越它,而事實上,這本書中的理論在全國范圍內也是很少有人超越的。

2004年李甫春策劃了一個跟加拿大的合作發展項目,并撰寫成文件,即《中國西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益分配政策研究報告》。2004年5月份他帶領十五個人員去北美進行實地考察。李甫春在該研究報告中負責“借鑒加拿大的水電開發利益共享政策創造共同富裕的自然資源開發新模式——龍灘水電站庫移民政策研究報告”這一專題,根據這個研究報告李甫春在2005年《民族研究》第5期上發表了《西部自然資源開發模式改革探索》,他把這個項目稱為廣西社會科學院在合作領域上的新突破。

李甫春說自己做了26年的科研,最得意的是申請了五次國家五年計劃的科研項目,有國家“六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科研項目“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商品經濟研究”;參與國家“七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問題”的科研活動,承擔其中的“民族地區資源開發模式改革研究”分課題;承擔國家“八五”中華社科基金資助項目“少數民族地區商品經濟開發研究”等。另外,他還參與過美國福特基金項目、加拿大的中加合作發展項目、廣西的“石山課題”等項目,并多次為世界銀行和亞洲銀行在廣西的投資項目撰寫社會評估報告。他獲得過14項省部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多項科研成果受到各級決策機關的重視和采納。他先后被評為廣西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西優秀專家、廣西區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并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李甫春從涉足社會科學學術界至今發表了200多篇學術論文、研究報告、調查報告等,其中有13篇刊登在國內民族研究權威期刊《民族研究》上;論文《論我國扶貧攻堅階段的宏觀決策》獲得了中宣部1992年度“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他還出了8本專著,有《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商品經濟研究》(代表作)、《少數民族經濟新論》、《擺脫貧困的新思路》(與楊柳合作)、《資源開發與民族發展》(主撰)、《桂西老區開發新論》(主撰)、《壯族》(泰文版)(合著)、《千年等一回》(主撰)、《嶺南族群的變遷》(主撰)及《馱娘江畔女人國》(主撰)等。

可以說,他著作頗豐。這些成果對于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也是可以聊以慰藉的,而對于人民,對于社會,其作用和影響又是極其巨大、難以估量的。

Copyright?  2012-2014  中南民族大學校友會
技術支持:創明工作室    郵箱:techsupport@mindainfo.com

卡迪拉娱乐| 惠来县| 百家乐专业赌徒| 优博平台网址| 百家乐视频一下| 曲靖市| 在线百家乐博彩| 百家乐官网博彩技巧视频| 凯发百家乐是否是程序控制| 百家乐官网如何看牌| 百家乐代理荐| 百家乐官网真钱牌九| 百家乐存1000送| 百家乐官网园百利宫娱乐城怎么样百家乐官网园百利宫娱乐城如何 | 百家乐官网平台凯发| 多台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看大路| 重庆百家乐官网团购百嘉乐量贩KTV地址 | 大发888游戏平台 df888ylcxz46| 百家乐官网娱乐场真人娱乐场| 亿酷棋牌室| 百家乐送现金| 百家乐官网娱乐场真人娱乐场| 天博国际娱乐城| 新全讯网768866| 女性做生意的风水| 百家乐官网投注技巧球讯网| 大发888登录网页游戏| 百家乐庄家闲| 百家乐有多少局| 百家乐官网赌场破解| 色中色最新网址| 百家乐过滤软件|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体验金| 噢门百家乐官网玩的技巧| 天全县| bet365合作计划| 老虎机单机游戏下载| 东营区百家乐艺术团| 百家乐是不是有假| 百家乐官网v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