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牌游戏平台-棋牌游戏赚钱qq群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記政法系82級石佳能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3-14 瀏覽次數:

石佳能(筆名侗川、蕭川),男,侗族,中共黨員。1964年5月生,祖籍湖南通道。1986年畢業于中南民族學院政治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并留任院黨委宣傳部干事,后任院報編輯部副主編、黨委宣傳部宣傳科長。1992年7月調湖南芷江。現任中共懷化市委民族委員會副主任。

石佳能業余從事侗族文化研究,系中國侗族文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理論學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貴州省侗學研究會會員、芷江侗族自治縣文學協會主席。其小傳及事跡被收入《侗族通覽》、《懷化大辭典》、《路·豐碑·希望》等書。

編輯和出版的著述主要有《星星鼓樓》、《侗鄉十年》、《粟裕大將——侗族人民的好兒子》、《侗族百年實錄》、《侗族文化研究筆記》、《獨坡八寨侗族文化》、《侗族信仰大觀》、《讀懂通道》、《侗學研究》等。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文學作品近100萬字,五次獲得國家級、省級作品獎,辭條輯入《侗族通覽》、《懷化大辭典》等。其專著《侗族文化研究筆記》還被美國國家圖書館收藏。因其對文學藝術的執著追求,2000年還被香港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特聘為文學藝術類顧問,并協助編纂和出版《蒼松勁草》、《和諧的密碼》、《侗族文化辭典》等書籍。

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輸入“石佳能”,出現了十幾個關于他的頁面。而在所有的頁面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是“侗族”和“文化”, 為著名侗族文化研究學者、專家。

從侗族說起 扎根燦爛的民族文化

“侗族作為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本民族文化,侗文化獨具特色,有些方面還具有世界級的水平。語言文化、文學文藝、工藝美術、建筑文化、服飾文化、體育文化、耕種文化、信仰文化等等,由于地理、歷史、民族等種種原因,侗族地區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少,因而民族傳統文化至今仍保持的較完整。”說起侗族文化,無論是美麗的侗鄉風光,還是獨特的民俗風情,石佳能總是滔滔不絕。聽著聽著,我仿佛看到了獨具特色的侗族鼓樓、或雄偉或秀氣的侗族風雨橋、蜿蜒的石板路,仿佛聽到了悠揚婉轉的侗蕭聲和悅耳動聽的侗笛聲,還有侗家少女在涓涓小溪邊浣洗衣服時嬉戲打鬧的清脆的銀鈴般的笑聲……一幅民族特色濃郁的侗鄉風情畫躍然眼前。石佳能說,侗族的生活,本身就充滿著特色,流溢著靈性,就如燈花,只要在心靈深處一撥,就會更亮。我想,有些東西是注定不會被遺忘的,比如“根”。而在石佳能的心中,侗鄉便是他的“根”吧。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還有那里獨特而悠久的民族文化一定也都在他的心里生了根。

初來民院 在《院報》放飛夢想

談及他最初決定從事侗族文化研究的想法時,石佳能說:“我是侗族的,從小就受到侗族傳統民族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的對自己的民族有著深厚的感情。后來到了中南民族學院,就自然而然的開始對本民族文化感興趣了。然后看了一些書,慢慢的也去試著把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東西寫成文字,也算是對本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吧。而真正開始研究,則是從《中南民族學院學報》開始的。”

大二的時候,因為文字功底好,石佳能被系里推薦到當時的校報《中南民族學院報》當記者,然后就開始發表一些關于侗族文化研究的論文。因為他的論文選題涉及的范圍廣泛,見解深刻,反響很好,有些論文還被國家一些知名的民族研究雜志和專刊轉載。如1987年發表在《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第1期上的《侗族先民的哲學思想探析》一文榮獲學院首屆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后來還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史》1987年第3期轉載。他在校報上發表的文章還有1988年第1期上的《侗族民俗及民族文化中原始社會殘余分析》、1989年第2期的《侗族社會歷史發展特點縐議》(后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少數民族》1989年第12期轉載),1990年第4期的《侗族神話初探》,1992年第3期的《侗族節日文化簡論》(后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少數民族》1992年第10期轉載,還被收入《路·豐碑·希望》一書),1993年第3期的《侗族的“補拉”與款》等。

執著追求 在研究道路上愈走愈遠

隨著對民族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創作熱情的高漲,石佳能還陸續在《黔東南社會科學》、《民族文學研究》、《民族理論研究》、《民族論壇》、《貴州民族研究》、《民族》、《民族團結》等民族報紙雜志上發表論文、報告文學等。石佳能說從大二起,他讀大學的費用全都是自己寫文章掙的稿費。在常人眼里,從事民族文化研究也許是一件很辛苦很無聊的事情,但石佳能卻樂在其中。為了更好的進行民族文化研究,他博覽群書,廣泛參閱《史記》、《縣志》等史料和古籍,并作了大量的筆記。正如他所說:“為了更好 地研究民族的東西,必須了解歷史。”

不僅如此,他每年都不定期地去侗族地區了解具體情況,實地調研考察。貴州黎平、黔東南、廣西三江、龍勝、湖南通道、芷江,幾乎所有的侗族聚居地都留下了石佳能的身影和足跡。因為侗族在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沒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語言,很多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都只能通過口耳相傳來傳承。又因為會說侗話,每到一處,石佳能都會與當地的老人、民間學者、手工藝者,甚至巫師和道士攀談,向他們了解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和史料上沒有記載的或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現象和生活方式,并進行整理。在實地調研和考察過程中,石佳能經常會發現很多問題和現象,而這些問題和現象往往會引發他的研究靈感,進而作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他說,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深層次的問題,才能做到標本兼治。

也正是因為他在民族文化研究上的執著追求和一絲不茍的精神,石佳能在民族文化研究道路上愈走愈遠。他對侗族文化研究博而精,無論是侗族的建筑文化、文學藝術,還是服飾文化、信仰文化,他都造詣頗深,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當別人羨慕他一路辛勤和汗水所收獲的鮮花和掌聲時,石佳能卻認為自己做的很微不足道,只是希望自己在這條路上能夠走得更遠。

愛母校 諄諄教導寄希冀

跟石佳能接觸過幾次了,印象最深的是他那謙和、坦然的微笑和淵博深厚的民族文化知識。因為知道我是侗族的“臘耶”,也知道我對侗族文化非常感興趣,師兄便贈了我好幾本他自己編的書,其中就有《侗族文化研究筆記》、《獨坡八寨侗族文化》這兩本書,還給我寫了留言。書我是晚上11點開始讀的,因為我覺得民族文化之類有著深厚文化積淀和底蘊的書只有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和揣摩,才能品出里面的“味”和“情”來。讀了其中的幾篇文章,從侗族神話到侗族服飾,從侗族音樂到侗族節日,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一切又都是那么的真實。想象著那些美好的畫面,仿佛觸動了心靈深處某一種東西,突然覺得很幸福,因為有那么一群人,把那些真實、那些美好都用筆和智慧永遠的記錄著,保存著。

談起母校,石佳能說,他很懷念以前的大學生活,說那段日子雖然很清苦,卻是快樂的,因為不僅收獲了知識,還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尤其是自己在學報當記者的那段經歷更是刻骨銘心,因為在那里,他邁出了民族文化研究的第一步。母校50校慶的時候,師兄回到了學校,說學校確實發展的很快,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各方面在武漢所有高校里毫不遜色。當我問他60校慶會不會回母校時,石佳能毫不猶豫的說,“一定會去的。”他說,只要有時間,每年都會抽空來母校走走看看的。或許,這就是民院人的“民院情結”吧。 在采訪的最后,石佳能給了民大學子這樣的寄語:“多學習,多鍛煉,多接觸社會!”

Copyright?  2012-2014  中南民族大學校友會
技術支持:創明工作室    郵箱:techsupport@mindainfo.com

六合彩开奖现场| 德晋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娱乐平台真人娱乐平台| 阳信县| 宝博百家乐娱乐城| 半圆百家乐桌布| 城步| 天天百家乐游戏| 百家乐策略| 大发888下载网站| 利都百家乐国际娱乐| 百家乐官网路单破解软件| 百家乐傻瓜式投注法| 24山向吉凶| 百家乐官网佛牌| 百家乐官网国际娱乐场| 百家乐官网五湖四海娱乐场开户注册 | 太阳城联盟| bet365v网卡| 网上真钱老虎机| 集贤县| 网上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 百家乐赌博器| 金莎娱乐| 大众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太阳城百家乐红利| 碧桂园太阳城怎么样| 网络百家乐官网怎么作弊| 新梦想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合肥太阳城在哪| 武穴市| 百家乐官网大西洋城v| 百家乐天下| 英皇国际| 威斯汀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登不上| 2024九运旺那边水| 大发888官方网下载| 百家乐官网平台租用| 电子百家乐官网破| 百家乐官网翻天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