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男,漢族,湖南岳陽人,1968年9月出生,1989年湘潭大學畢業后分配到政府部門工作,1991年考入我校原中國民族史專業研究生,1994年研究生畢業后進入華僑城集團。先后在華僑城集團任職深圳世界之窗市場部市場調研員、長沙世界之窗董事、華僑城集團培訓中心主任、深圳歡樂谷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深圳華僑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北京世紀華僑城公司、北京歡樂谷副總經理、深圳歡樂谷總經理兼黨委書記、上海華僑城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上海歡樂谷總經理,深圳哈克文化公司董事長,深圳華僑城文化旅游科技公司董事,深圳華僑城旅游景區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歡樂谷事業部總經理兼黨委書記。同時擔任深圳市南山區人大代表,上海松江區旅游協會會長。暨南大學旅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碩士研究生指導導師。2007年被國際魔術協會主席授予魔術推廣杰出貢獻獎。具有豐富的旅游景區管理、旅游市場營銷、旅游主題活動策劃、旅游景區運營等方面的經驗。編著有《主題公園營銷模式與技術》、《中國的歡樂谷》等主題公園專著。如今已從華僑城集團離職,籌建華創智成公司。
中等微胖的身材,開朗幽默的性格,笑聲爽朗,話語誠懇。“上次給你發的信息錯了,我已經離開華僑城了。”鄭維開場第一句話就讓筆者一愣,“我正在準備自己創業。”46歲的鄭維哈哈笑道。
不甘平凡,棄金飯碗得人生一搏
1989年大學畢業后,鄭維直接被分配了工作,先是去了市委黨校,然后去了地方政府。在工作兩年之后,鄭維覺得自己不適合循規蹈矩的工作。在那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年代,鄭維毅然決然辭掉穩定的工作,重新考研。
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后,全國掀起了一股“往南走”的浪潮。1994年,年輕的鄭維面臨畢業的選擇,是再次服從分配,還是自己擇業?這個選擇對于鄭維來說并不難,鄭維在南方轉了一圈之后,選擇了華僑城。
鄭維應聘華僑城的經歷,當初在學校還被當作優秀經驗推廣過,直到現在鄭維想到還是會笑出來。中國民族史專業的鄭維去應聘華僑城的市場調研員一職,對方詢問他的專業,鄭維面不改色回答自己的專業是旅游。第一關鄭維面臨的考官是市場推廣出身,鄭維根據自己在廣告公司實習的經驗應答了對方。第二關鄭維面臨的考官是調查研究出身,鄭維根據自己在大學時自學的“社會調查方法”課程完美的應對了對方關于調查問卷的設計分析等問題。最后一關,鄭維面臨的是英語,早就本科畢業的鄭維,英語已經丟的七七八八。鄭維在應答時機智的選擇了主動掌握提問權,不停的向考官提問,并在考官回答時思考下一個問題。“整場面試全是那個考官在講,我一句也沒聽懂,哈哈。最后他跟我說,‘小伙子英語不錯!’”鄭維的經驗被自己在研究生處做報告時引為笑談,最終鄭維成功留在了華僑城。當然,他也證明了自己真的能勝任市場調研員一職,甚至遠遠不止。
職場爭流,以七尺身搏一片天
盡管進入華僑城的過程有些取巧,但鄭維確實在市場調研領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當初國內對市場調研還很不重視的時候,鄭維首先建立了華僑城旅游景區的第一套市場研究體系。鄭維在做市場調研時,眼光并不局限于計算,他的市場調研報告輻射了整個公司的運營管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鄭維很快得到了賞識。
從鄭維的任職履歷可以看出,鄭維經歷的職位非常多,并且在每個職位都做出了貢獻,節節攀升。20年的時間,從一個小小的市場調研員到掌管幾百億資產、中國主題公園第一品牌的華僑城歡樂谷事業部的總經理,從一個懵懂的中國民族史研究生到現在的“旅游-地產”國內頂尖專家,不可謂不傳奇。在筆者感嘆鄭維每每能無中生有,打開局面時,鄭維笑笑說:“沒那么厲害,只是那時形勢需要,而你恰逢其位,那你就只有想辦法去做。”在遇到不懂的問題,鄭維習慣“邊學邊看”,一邊自己看書學,一邊跟專業的公司和專家交流,通過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剛開始肯定很難,不難就不需要找我了”,鄭維笑稱,如果你干過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對你本人的一個培訓的話,自己可是用幾百億的資金培訓出來的。
在工作中當然不可能一帆風順,鄭維在06年北京歡樂谷開業的時候,遇到了自己職業生涯最大的危機。北京歡樂谷開業的時候,出現了2000多人同時要求退票的大投訴。由于當時北京所有的游樂園都是多票制,只有新建的北京歡樂谷實行了通票制——購買一張門票即可游玩全部游樂項目。很多游客因為沒有把全部項目游完(實際上,一天根本玩不完),認為歡樂谷在欺騙消費者,要求退票。作為當時北京歡樂谷的發言人,除了人民日報以外的北京各大媒體在現場圍堵住了鄭維。鄭維當時面臨三個問題,第一是安撫現場,第二是媒體公關,第三是將后續的影響消除。最終鄭維當著2000多投訴者的面,有理有據的回答了記者的問題,和同事們一道圓滿的完成了這次危機公關。當時的采訪錄現在仍可在網上搜到。事實上也正是在此次事件過后,國內市場開始適應了通票制這種更加合理的門票制度。
在華僑城工作了20年后,鄭維作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震驚了整個行業——從華僑城離職,籌建華創智成。在問到為什么要從華僑城離職時,鄭維很隨意的笑道:“因為沒有更多的挑戰,所以決定離開。你看我的履歷就會發現,基本上每三年都會變動。新的崗位就會有新的挑戰。我在現在這個位置呆了四年,工作挑戰不大,如果到那個階段,你覺得沒有挑戰了,又沒有新的機會,除非你的心太小了,否則的話你是會選擇新的挑戰的。這樣事業才會進步,人也才會進步。”
回憶民大,一小樓一世界
提到民大的時候,鄭維的笑容明顯多了起來。鄭維還記得當時寫畢業論文的時候,白天沒有心思寫,要等晚上室友睡著后才開始寫。宿舍樓在南湖旁邊,蚊子兇猛,一邊打著蚊子,一邊寫論文,餓了就吃袋方便面。寫完畢業論文,總共吃了一百多袋方便面。
鄭維在校讀研的時候,整個研究生處各個專業的研究生加起來只有24個,全部住在一幢小樓里。走進小樓成一體,三個年級,不同專業的人,有什么事情都能湊到一起。鄭維任研究生主席,舉辦活動的時候只需在樓下喊一聲,人就到齊了。畢業20年后,再回憶校園生活,鄭維印象里最深的反而是和同學們玩樂的日子,打打牌,打打球,一起參加舞蹈大賽,學習跳古典宮廷舞。畢業之后,這么輕松悠閑的生活不再重來。
民大寄語,心態決定一切
對于身后的學弟學妹,鄭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走向社會以后,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心態。很多人很有才華也很有能力,但他不能成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心態的問題。對社會的看法平和一點,你對所有問題的看法也會更理智一點。這樣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成功是需要氛圍的,如果你恃才傲物,跟周邊的人沒法相處,那你就無法成功。經常抱怨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