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經歷的每個平凡的日常,也許就是連續發生的奇跡。只有努力過后,幸運才會如約而至。對于公管學院的馬寧來說,每一天的努力和辛苦已經成為日常,明確的目標更加激勵她不斷進步,向著未來一步步進發。兩個學年專業第一,兩次獲國家獎學金,主持或參加多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類國家級項目,多個競賽獲獎,2021年校級學習標兵中唯一的大三學生……她,在不斷努力中成長超越,向著更絢麗的青春啟航。

在成長中不斷超越自我
高考后的專業選擇是人生的一道岔路口,難免會遇到迷茫的時候。“我的高考分數不是很高,在專業選擇上,我當時也有點糾結,于是參考了家長的意見。”馬寧說,“我有當公務員的想法,當時和家長討論過后,覺得公管學院的學習與之比較接近,并且自己是文科生,考慮到更容易上手,于是選擇進入公管學院學習。”
堅定了選擇的她,便開啟了她埋頭苦干的日常。連續兩個學年成績專業第一,兩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在各大英語競賽中斬獲佳績……她也分享了自己在學習中總結的經驗。“首先,學習計劃是很重要的。與此同時要有重點,可以分為專業課的學習和其他能力的提升。上課一定要認真聽,一定要多跟老師交流,老師的要求一定要認真對待。不能只滿足于教材的學習,文科專業應該多閱讀,給自己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
馬寧從小就對英語表現出興趣,到了大學也在持續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她認為英語重在自己學,聽說讀寫都很重要,更需要堅持。
關于競賽,她坦言自己的優勢是備考,可一些比較靈活的就不太擅長。但在“挑戰杯”、“學創杯”等創新創業大賽上她做到了迎難而上,從新人不斷成長,學習新的知識,探索新的領域。校創新標兵、“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三等獎、“學創杯”省級二等獎……都是她在一本本厚厚的書籍、一篇篇晦澀難懂的文獻、一個個漆黑的夜晚、一聲聲請教老師后交出的答卷。
在努力中獲得生命垂青
談起讓她難忘的經歷,馬寧言語中總流露出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努力”。
在學校2021年的學習標兵中,只有馬寧是一名大三的學生。入校以來,她一直尋找身邊的榜樣,從歷中尋找自己的不足,化壓力為動力,不斷成長,在努力中獲得生命的垂青。
大一時馬寧參加了學院辯論隊。在學習結束后,熬夜準備辯論資料,擠時間參加每晚的討論。她很珍惜那段在辯論隊的日子,交到了知心的朋友,思考問題也更全面,最重要的是鍛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她曾參與了一場與武漢大學的辯論比賽,這在當時對她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辯論打得不是很好,當時隊伍的成員都打了很多場比賽了,都很疲倦了,我才幸運地得以上場。當時壓力特別大,最后那場比賽我們都激動地哭了,這次的經歷大家都有了很多收獲。”壓力同時也是動力,面對困難不放棄不退縮,辯論中的收獲也指引著她的人生軌跡。

馬寧她曾主持參加了學校“學創杯”比賽。那是公管學院第一次參加“學創杯”比賽,指導老師一番考量后找到了她來主持這次項目。那段日子沒有經驗可循,都是團隊成員一起摸索。挑選隊員時的糾結,比賽時間與個人時間的沖突,模擬賽的準備……各種問題接踵而來,“難熬是真的,但通過這些積累更多的經驗,在以后的經歷中才有了更大的底氣去參加其他比賽。”
在家鄉做關于“挑戰杯”比賽的調研時,由于在熟悉的環境中開展工作,能利用一定的人脈基礎為團隊省去很多麻煩。可隊伍內的協調配合還是存在問題,馬寧加強溝通,自己以身作則去努力解決問題。正因為從不輕易言棄,馬寧獲得了一項項驕人的成績,并更加從容地去迎接更多的挑戰。
在前行中滿懷激情與希望
馬寧不僅在專業成績上保持優秀,同時也很注重個人能力的提高。她曾先后獲得校優秀團干、三好學生、創新標兵以及優秀團員等多種榮譽。班級團支書這一職務,帶給她的不僅僅是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也是對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在團支書的工作中,她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得到高度提升。“與不同性格的人交流,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工作與學習也需要融會貫通,漸漸的就不會那么怯場。”她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憧憬,努力抓住每個可以成長的機會使自己變得更好。
學習之余,馬寧對自己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她坦言,“我以學習、工作為先,課余時間我會選擇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里讀書。不過在完成了一項任務后,我會獎勵自己讀想讀的書,或者去學校散步、去操場多跑幾圈。”
目前馬寧也在為爭取保研做努力,在給自己的未來爭取更多的機會。努力和堅持是她青春的關鍵詞,“壓力大的時候肯定是有的,但是心中的目標要明確,比如說對職業的規劃,對未來的定位。只要目標明確,就能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同時學會調節也很重要,我比較喜歡運動,大多時候通過這個緩解壓力。”
未來是什么樣的,也許誰也不能確定,但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努力過后,希望總會到來,馬寧滿懷激情向希望前行。
(編輯:劉瓊 來源: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