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這是美術學院2019級公共藝術專業李和君的座右銘,激勵她在大學時光里不斷奮斗,并結出累累碩果:主修課程成績優異、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獲評校“三好學生”和優秀共青團員……她走出舒適圈不斷嘗試,以學生的工作的扎實基礎,在科研項目和實踐活動中不斷自我提升。大學四年,李和君始終懷揣著良好的心態,以務實的行動為自己的本科生活著色,為大學經歷畫下了完美句點。
立足傳統探索新知,追尋夢想努力前行
高中就讀于美術學校的李和君在繪畫方面有一定的基礎。校考階段,她通過相關資料對公共藝術專業進行了解,加上受到《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的熏陶,對傳統工藝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選擇進入我校美術學院,繼續奔赴這一場色彩斑斕的夢想。
剛剛進入大學的李和君在面對專業中新穎的課程時既期待又擔心,但是她一直懷著積極的學習心態汲取知識。開學的導論課程中,李和君對漆藝、陶瓷這類實操課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陶瓷課上,李和君真正接觸到了陶藝,從陶藝基礎到環境陶藝,一捏一放中,她感受到了化“腐朽”為神奇帶給人的震撼。通過本科階段的學習,李和君深化了對這個專業的理解。在她看來,從公共藝術專業學到的東西是很深刻的,對一個小物件進行加工、改造、創作,使其更加具有公共性且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每一個過程都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創新思考,即使過程艱辛,但她愿意為此付出努力,不斷進步。

4年里,李和君嚴格自我要求,把壓力化為動力,真正地了解漆藝、陶藝等傳統工藝。談到學習中的感受,她感受頗深,“學習過程就好像在和古人對話。在這些工藝品的文字、紋樣上可以看到時代變遷的痕跡,一個小小的器物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她認為在這個“極簡風”盛行的快節奏時代下,應該給喜歡中國傳統工藝的人更多機會,讓他們在工藝的“極繁”中探索一個新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的熱愛。在這條學習藝術的“極繁”道路上,李和君不遺余力,盡自己所能,搭建傳統與現代的橋梁,“我覺得我可以做到,我就一定要做到并且做好”,李和君一直在用扎實的成績為夢想之路添磚加瓦。
在實踐中得真知,在合作中得成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李和君對專業知識的追求并沒有停留在課本上。她勇于嘗試,多次參與比賽,用實踐檢驗所得,并不斷進行新的嘗試。由于專業性質,李和君日常能接觸到的相關比賽較少,但她還是會盡力通過學姐、老師了解相關資訊并爭取參加比賽的資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她了解到學院張志綱老師關于大漆回歸的項目選題,決定申請加入這個項目,走出科研道路的第一步。項目中,李和君作為核心成員負責宣傳運營工作,并成功使各平臺粉絲量穩定在5000+,最終獲得國家級立項。伴隨著緊張和期待,李和君在第一次科研經歷中不斷探索,積累了諸多寶貴經驗。
有了第一次的經歷,李和君更加堅定了實踐出真知的想法,參與了“三下鄉”實踐活動。團隊深入采訪當地漆農,了解毛壩漆的原料、制作等內容,在這趟愉快且收獲滿滿的旅途中,李和君有了更多的感受:“受漆本身材質的限制,它的實用性比較低,但是漆器耐性和包容性都很強,被埋沒了就會很可惜,所以我們想要把它推廣出去,實現古典漆藝術與現代的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瀾湄六國民族地區社會創業國際大賽中的經歷也教會了她很多。雖然團隊準備前期有一些環節因為客觀因素沒能完全深入實際真正運行,但是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驗證和團隊成員的經驗分享,還是順利完成了最終答辯。

當被問及科研、實踐的相關經驗,“專業能力”“團隊合作”“堅持”是李和君提及最多的三個詞。她認為專業能力給了自己強大的底氣,而堅持塑造了她的韌性。在準備階段中,備戰時間之長、資料查找之多、工作強度之大,都需要參與人員高度集中,以清醒有序的邏輯思維進行合作和思考。團隊合作則是一種加強劑,李和君始終認為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一個人完成,大家在一起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求同存異,才能找到前進的方向并一直走下去。正是憑借著這三點,李和君在科研道路上接續奮斗,突破自我,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走深走實。
志之所趨盼實現,無遠弗屆終抵達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大一受到班助學姐鼓勵的李和君,萌生了保研的想法。面對本專業學長學姐保研外校經驗寥寥可數的情況,“摸著石頭過河”的李和君憑借自身努力,在一張白紙上繪就了異彩紛呈的圖畫。
為了提高自身優勢,李和君與南書院結下了不解之緣,長期在此學習。而每次考試之前,李和君總會提前幾個禮拜在南書院來一場“靜心斗法”,做好相關科目的時間安排,才能潛下心來復習到位。在專業文化學習上,李和君不斷自我要求,跳出對藝術生文化較差的固有偏見,不斷超越自我,成就未來。也正因如此,李和君得以離心中的目標更近一步。
在選擇保研學校時,李和君綜合自身喜好和專業興趣,選擇了中南大學。在保研過程中,李和君不厭其煩地收集前期相關信息,事無巨細地整理好資料,包括準備專業作品集、制作PPT、自我介紹、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等等。在參加夏令營過程中,即使面對了解過少、資料欠缺、知識不全面等棘手情況,李和君也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大大方方地展現出獨屬自己的見解和成就。在這些經歷中,李和君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踏實實。
在談到保研經驗時,李和君認為,要盡可能早點明確目標,遵循自己的本心,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僅如此,李和君還強調,身體是前行的本錢,心態是補給的物資。記得在一次答辯中,李和君發燒到說話都艱難,但她沒有放棄,反而以良好的心態展現出更加完備的精氣神。放平心態或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李和君說:“我來都來了,就做吧,反正我已經把我整個人的成就都展現出來,該做的都做好了。”
再回首,留給李和君的大學記憶是充實且快樂的。她學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多是無可比擬的人生體驗。面對前方無數未知的挑戰和驚喜,李和君對自己充滿期待:“希望我未來能發揮自己的價值,把每一天當做人生的最后一天,用盡全力過好每一天的生活,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