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6日,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覃瑞率領法學院、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及藥學院相關教師,先后赴新疆烏魯木齊、喀什地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等地開展暑期家訪活動,搭建家校溝通的直接橋梁。同時家訪團還赴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看望實習學生、對接地方單位,實現教育服務與實踐育人的深度融合。
“孩子在學校不僅學習進步了,還主動參與社會工作,這些變化離不開老師們的悉心教導。”在烏魯木齊市某學生家中,家長握著家訪團老師的手感慨道。每到一戶,家訪團成員都與家長促膝長談,從學習成績到日常表現,從社團活動到綜合素質發展,用具體事例生動展現學生在校的成長軌跡。當喀什地區的一位家長看到孩子參加志愿服務的照片時,眼眶濕潤:“沒想到孩子在學校這么努力,我們家長特別放心。”

覃瑞等與學生家長交流。 李丹攝
交流中,老師們詳細介紹了學校近年來的發展規劃,重點解讀了學科專業建設成果,如法學院的專業建設優勢、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突破、藥學院與地方藥企的產學研合作項目等。“學校的專業設置緊跟社會需求,孩子學的法學專業未來能服務家鄉法律事業,我們特別支持。”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一位學生家長在聽完介紹后表示。
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教育管理問題,家訪團認真聽取意見建議,逐一記錄家長提出的增加實踐教學機會、加強就業指導等訴求,并表示學校將把這些建議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中,讓教育更貼合學生成長需求。
結合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地域特點,家訪團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家訪全過程。在與家長和學生的交流中,老師們結合當地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建家園的鮮活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刻內涵。“我們家三代人都在新疆生活,親眼見證了各民族互幫互助的溫暖故事,孩子在學校也常說要和同學團結友愛。”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一位錫伯族家長的分享引發在場師生共鳴,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共同守護美好家園。

家訪團成員與學生及家人合影。 黃炎壘攝
針對部分家庭的實際情況,家訪團重點介紹了學校的資助政策與幫扶措施。從國家獎助學金到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從學業幫扶“一對一”計劃到心理輔導,老師們逐項講解申請條件與流程。“感謝國家及學校的資助政策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孩子可以安心完成學業了。”喀什地區一名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學生家長激動地說。
“孩子對數據分析很感興趣,但我們擔心就業方向不明確,想聽聽老師的建議。”面對家長的困惑,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老師建議家長支持孩子參與學校與企業合作的人工智能實訓項目,并共同制定了“專業學習+技能認證+實習儲備”的三步走計劃。
家訪過程中,老師們堅持“一生一策”,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職業規劃和家庭期望,與家長共同商討個性化教育方案。藥學院老師建議一名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參與學院相關課題研究。法學院老師則為有考研意向的學生梳理法學專業考研方向,推薦參考書目與備考方法。“老師不僅關心孩子的學習,還為未來發展鋪路,這樣的家訪太有意義了。”家長們對此贊不絕口。
家訪團還前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看望法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在此實習的8名學生。家訪團與阿拉山口市司法局代表、實習學生開展座談交流,詳細了解同學們的實習內容、工作進展及生活情況,認真聽取了司法局對學生表現的評價與建議。校地雙方還就進一步深化校企(地)合作、提升實習育人質量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

座談會現場。 黃炎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