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發起的2025公益未來大學生集訓營圓滿結營。來自全國59所高校的69名公益社團代表齊聚北京,于后沙澗村開展為期7天的交流學習活動,在交流互鑒中開啟了一場“跳出書本看鄉村”的研學成長旅程。新長城中南民族大學自強社占意、李航宇和朱玉茜受邀參加。
本次活動聚焦于鄉村振興與生態環保兩大方面,以“青年扎根沃土,沃野點亮青春”為主題,通過政策學習、故事分享、課程實踐、項目共創等環節,為營員開展了有關鄉村振興的生動一課。活動邀請了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王鵬與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董強,分別就鄉村振興政策及“三農”領域在農業方面的成果,青年在鄉村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展開分享,鼓勵營員們扎根鄉村,關注鄉村振興的未來發展態勢,打破“鄉村工作=艱苦付出”的刻板認知,書寫鄉村振興的青春答卷。三位成員收獲頗豐。
實地調研環節,青年們走進后沙澗村小毛驢市民農園,就生態環境、農夫學校、傾朱數學等10項特色議題探索鄉村振興的新答案。他們在各自感興趣的議題中與主理人展開深入交流。占意在集訓營收獲中表示:“堆肥不僅是技術,更是土地循環的樸素哲學。”占意作為農業自媒體課題組的一員,負責活動背后的記錄與宣傳工作,其在參與開題會議、方向探索以及實踐研究的過程中都感受到了敬畏自然與土地的力量。
酵素堆肥是本次集訓營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自強社三位成員在主理人的指導下,與同團隊成員進行驢糞翻堆工作,利用SWOT分析法,推動堆肥循環系統的持續性普及。李航宇回憶本次堆肥體驗時分享了一件趣事:頂著大太陽做田野調查時,種菜的老爺爺一邊給菜澆水一邊說:“就信有機肥,養地,菜吃著踏實。”可當她追問“哪種有機肥更養地、堆肥怎么弄才管用”時,老爺爺卻笑著擺擺手:“這就說不清了。”她們帶著這樣的“說不清”投身在酵素堆肥的研究里,努力將農民們的想法變為可研究的現實。
結營儀式當天,各小組基于集訓營所學進行成果匯報,把創意構思真正轉換為項目落實,積極分享在研學中的收獲與成長。朱玉茜在結營時說:“每一次微小的行動,都是對環境的溫柔守護,更是青年與鄉村共生工長的印記。”
新長城中南民族大學自強社作為校學生工作部(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育人團隊,勇挑重擔,積極承擔校內外面向老人、兒童及受助學生等各類群體組織的公益活動,包括溫暖夕陽紅、“風起華夏,籽籽相傳”、一張紙獻愛心等等。此外,新長城中南民族大學自強社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保持密切合作,積極按照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的要求辦好如“公益未來·大學生就業力實踐項目”、可持續“瑪”上GO等項目。此次三名成員受邀參加2025公益大學生集訓營,不僅是對自強社一年工作的肯定,更為后續社團工作的進一步展開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謝夢雨 圖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 審核:楊濤 編輯:董浩燁 上傳:董浩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