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每一位在勤工崗位上的你,是每一位勤工人的辛勤汗水、真心付出才賦予了‘勤工’的意義!”12月13日晚,我校舉行2024年勤工助學評優評先頒獎典禮。黨委學生工作部相關負責人、學院學生工作負責人、勤工工作聯系人及勤工同學代表參加典禮。
在本年度評選中,共有7個學院獲評“勤工助學先進集體”,45位同學獲評“自立自強之星”,同時還有10支隊伍在“勤者風華·共勉其光”主題視頻征集大賽中獲獎。典禮上,獲獎代表們分享了他們的勤工故事和經驗,展現了勤工精神的豐富內涵。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作為“勤工助學先進集體”代表,分別匯報了各自學院2024年的勤工助學工作成效。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以學校“獎、助、貸、勤、減、免、補”七位一體的資助政策體系為依托,弘揚“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勤工精神,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勤工育人服務活動。生命科學學院結合自身學科特色,設立與專業相關的勤工崗位,使得勤工工作與專業學習相結合,既促進了學生的專業發展,又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自立自強之星”代表,來自經濟學院的22級本科生臧佑霖分享了他的個人經歷。盡管自幼喪失聽力,但他堅信“一個人的能力與價值不應該被任何缺陷所限定”。他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一信念,累計投入勤工助學900小時,志愿服務350小時,并兩次前往河南睢縣進行支教。外語學院22級本科生李佳雯講述了她在勤工助學過程中的成長與收獲。在這一過程中,她深刻認識到了工作中的責任擔當。她的勤工經歷不僅教會了她如何在壓力和挑戰下尋找平衡,如何在忙碌中保持學習的熱情和效率,還顯著提升了她的綜合能力。

“勤者風華·共勉其光”主題視頻征集大賽中獲獎作品《“勤字何解”》和《重生之我在實驗室跳帕拉梅拉》的團隊成員代表分享了他們的創作經驗和感受,他們從不同角度闡述作品的立意,展現了民大學子們對勤工精神的深刻認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這一精神的實際行動。
經濟學院24級本科生樊俊,在參加了頒獎典禮后,深有感觸地說道:“今天的頒獎典禮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勤工助學的深遠意義。每一位參與勤工助學的同學都展現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勤奮,他們不僅在學業上追求卓越,而且在工作實踐中鍛煉自我、服務社會。這些同學的事跡激勵著我,我將努力向他們看齊,學習他們的精神和行動,將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融入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中。”
據悉,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校的勤工助學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學校已設立勤工助學崗位1800余個,每年為兩萬余人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資助。我校將繼續深化勤工助學工作的內涵,努力使該工作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要求以及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充分發揮勤工助學在育人方面的實效,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譜寫更加輝煌的新篇章。(記者:吳丹 攝影:李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