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月10日,張雪花老師在化材樓一樓大會議室針對全院的心理委員開展培訓工作,老師首先講了心理委員工作的重要性,她表示擔任心理委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心理委員是同學們心理安全、身心健康的守護者。張老師認為心理委員是老師和同學之間交流溝通的橋梁,要具有獲取關鍵信息的敏銳性,第一時間把危險的情況及時的報告給老師以及心理相關工作人員。
張雪花老師從社會環(huán)境分析大眾的心理健康狀況,進一步講解大學生的心理亞健康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常見問題:
1.情緒低落、抑郁,容易郁郁寡歡,大學環(huán)境的不適應性問題;2.焦慮煩躁,對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充滿迷茫;3.人際關系苦惱,寢室矛盾沖突問題;4.感情的沖突激化,大學生戀愛的感情受挫問題。尤其提及到大學生中抑郁情況成為一種常見的心理問題。張老師認為,有心理問題的同學可能由以下狀況導致:比如身體疾病、學業(yè)困難、有重大變故發(fā)生或其他有影響情緒的事件發(fā)生等。在這些情況下,有不好情緒產生是正常的,情緒本身就有喜怒哀樂,但是不能一直停留在不好的情緒中,要讓情緒流動起來,接下來張老師講解了一下調節(jié)情緒的小建議。
最后心理委員及寢室長怎樣做好這份工作,張老師提出:首先“看”。看同學的作息是否規(guī)律、飲食是否規(guī)律、社交平臺上發(fā)布的言論是否表露出了不好的情緒等;其次“聽”。聽同學生活中說的話是否言語中表述出了絕望的想法;接著“跟”。心理問題不是突然有的,而是經過了長期時間積累,很多事情的發(fā)生導致的。心理委員要有一個長期觀察的過程。最后“報”。在情況發(fā)生后,要向班導師和輔導員匯報。張老師說道想要做到能看見、聽見同學的內心,心理委員要首先完成自身的成長,要深刻地看見自己,聽到自己的聲音,學會自我覺察中強大自己的內在,看見自己,然后看見他人,助人助己。
作者:陸芳馨 責編:張雪花 審核:錢紅亮 發(fā)布:艾麗菲拉 發(fā)布時間: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