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孫躍教授課題組在“診療一體化”生物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Melanin-dot–mediated delivery of metallacycle for NIR-II/photoacoustic dual-modal imaging-guided chemo-photothermal synergistic therapy”為題,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9, 116,16729-16735)上。
如何開發新納米探針實現腫瘤診療一體化在醫療研究領域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已有的診療一體化存在的光穩定性差、組織穿透能力有限等缺點。該研究工作將離散型Pt(Ⅱ)金屬環2和近紅外二區熒光染料3與黑色素顆粒相結合,構建了具有雙模態成像和化學-光熱治療性能的納米材料。實驗表明,該納米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度、生物相容性和體內穩定性。體內光聲成像和NIR-II熒光成像均表明該材料能有效地在腫瘤部位積累,且具有良好的信號-背景比和生物分布情況。并且在雙模態成像的指導下,該材料能通過化學-光熱協同治療實現較好的抗腫瘤效果,且副作用很低。該研究為靶向抗腫瘤藥物的精準可控釋放以及腫瘤發生發展精準監測技術開發提供借鑒,為靶向抗腫瘤藥物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提供了一種更精準的活體檢測分析手段。

本論文是化材院孫躍教授和美國猶他大學Peter J. Stang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孫耀教授的合作成果,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為第一單位,孫躍教授、華中師范大學丁峰同學等為并列第一作者。(供稿人:程詩琪,李潤豪)
論文鏈接: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9087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