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幫助專業學生進一步了解現代農業發展和新型經濟主體的培育等實際問題,在國際貿易系張娟、舒曼、曹考、揭子平幾位教師的帶領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23級全體學生于6月28日赴潛江市開展實地調研,專題調研當地“蝦稻共作”產業模式。

潛江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是連接湖北東西部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因“曹禺故里、江漢油城、水鄉園林、龍蝦之鄉”四張名片聞名。數據顯示,至2024年潛江市GDP達951.97億元,農業總產值達169億元,其中蝦稻綜合產值 870億元,龍蝦區域公共品牌價值422.29億元,潛江市蝦稻銷售量多年保持全國領先且呈逐年遞增態勢。
國貿專業全體學生在帶隊教師的帶領下前往潛江蝦稻產業大數據中心進行參觀學習,并相繼參觀了潛江巨金米業數字化大米生產線和潛江市龍展館。

在負責人的講解下,同學們對潛江蝦稻總體概況、蝦稻實施監督和外場感知設備、應急預案、全產業鏈管理、質量安全監測、國內供銷及市場分析、產業支撐服務體系等內容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學習。潛江市以蝦稻養殖作為核心業務,“蝦稻共作”模式為我國農業提質增效、綠色安全、農民增收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模式,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
此外,講解人員還帶領同學們參觀了“蝦稻共作”模式下小龍蝦和水稻的生產收獲、分揀包裝、快遞運輸、線上交易等全過程,工作人員層層檢驗、嚴格把關,保證小龍蝦的生產、質量和運輸安全。同學們充分觀察學習了蝦稻養殖基地,現場學習氣氛熱烈。

最后,參與調研的學生表示,此次實踐活動收獲豐碩。通過親身體驗,不僅直觀掌握了潛江蝦稻產業體系的實際運轉邏輯,更對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為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結合搭建了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