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記者:韋仁玲)吳凡,經濟學院2018級經濟學專業本科生,擔任學院學生黨總支宣傳部干事,曾連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一等獎獎學金、2021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特等獎提名、2020年度GMC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國家級二等獎、第九屆“正大杯”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和分析大賽國家級三等獎等多個獎項。2021年保研至華中農業大學。

(攝影:楊奕婧 編輯:吳羽)
路漫漫而修遠 千里赴而求索
初入大學校園,吳凡就已經為自己制定好了每個階段的計劃,滿懷熱情地迎接大學生活中的機遇與挑戰。“身為一名大學生,學習就是天職。”吳凡將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慢慢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日常學習中,他在專業科目上分點學習、把握重點,與專業課老師一同進行數據分析,歸納嚴密的推理模型;課余時間里,則廣泛收集學習資料,定期開展自我總結,時刻保持自己最佳的學習狀態;此外,他也會著重分析老師所講解的實際案例,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結合,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吳凡對專業學習有了更透徹的認識,也為他后來優異的成績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濟學以理論為主,同時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要求我們具有創新型、開拓型思維,一定要勤學、勤練,將知識融入實踐中去。”在校期間,吳凡加入了創新創業學院,嘗試新東西,接觸新事物,積極參加各項雙創賽事并取得不俗成績,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充分結合。對吳凡來說,相比于“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埋頭苦讀,追尋思維的火花、靈感的閃現、創新的意識才更有意義。
苦經寒徹骨 喜得撲梅香
紙上得來終覺淺,投身實踐覓真知。大學期間,吳凡廣泛參加與專業相關的競賽和社會實踐。在備戰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時,為了融合更加多元化、深度化的專業知識,吳凡與數統學院和電信學院的同學組隊,從他們身上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他將每個板塊內容分為數學建模、數據分析、論文撰寫三個部分,充分發揮自己擅長使用匯編語言的優勢,運用到經濟模型中。備賽期間,因組隊較晚,時間倉促,加班加點成了常態。吳凡和隊員們迎難而上,安排好時間,明確分工,一步步做好收集資料、分析數據的工作,與指導老師反復商討,多次預演比賽實況,核對比賽演講內容,力求在制作上精益求精,最終收獲佳績。
參加假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時,身為負責人的吳凡將視線放在扶貧背景下四川、陜西等地的成果驗收。他帶領團隊深入實地走訪,完成了《四川省安岳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調查》、《陜西省宜君縣貧困動因及扶貧滿意度調查》等實踐成果。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中,他帶領團隊在陜西省宜君縣進行”期貨+保險"模式效果調查,取得了《農產品"保險+期貨"模式下動態對沖策略分析》等階段性成果。“實踐的意義就是發現更好的自我。在困難中不斷披荊斬棘、磨練心智,待到花開結果的那一刻,總是充滿收獲的喜悅。”
八百里路云和月 扶搖直上九萬里
為了更好滿足個人的未來規劃,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吳凡在選擇保研高校時,認真分析對比了不同大學的特點和優劣,綜合考慮專業培養方案、師資團隊、就業和實踐機會等多重因素,最終選擇了符合自身發展的華中農業大學。談到保研建議,他分享道:“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明確目標。專業課程要認真學習,多參加競賽實踐,多與老師研討,進行自我總結,經過綜合考量后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院校。”
談及想對學弟學妹們說的話,吳凡建議大家在大學期間盡早做出規劃,讓自己的每分每秒有意義地度過,學會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我的知識儲備,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心中有夢,就努力去追尋,不因害怕困難而退縮,要時刻相信自己、激發自己,努力把握每一個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年少之時守護著的夢想,逆著洋流乘風破浪。大學期間,吳凡抓住這個黃金時機,用知識武裝頭腦,用行動成就自我。一座塔樓鎮四方,千頃湖水育清香,他將最美好的瞬間留在了民大,也將繼續前行,在未來的道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編輯:滕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