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記者:黃軒軒)為引領各年級學生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經濟學院組織開展了2020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10月11日上午,經濟學院于15號教學樓319教室舉行“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答辯會,檢驗學生實踐活動成果。經濟學院團委書記高無盡,教師胡凱、高華云、劉家悅、李永芳擔任評委。會議由創新創業發展中心部長王皖儷主持。

(攝影:黃雨婕 編輯:蘭浩)
高無盡對同學們的實踐成果做出肯定。她表示,經濟學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學院鼓勵學生創新實踐方式,采用“云調研”“云訪談”,項目負責老師按照學校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指導學生,各團隊在安全有序進行社會實踐的前提下保質保量完成了項目研究。
經過前期篩選,本次答辯會共有15支團隊參與。各組選手準備充分,圍繞項目主題,采用問卷調查、數據統計等多種方法分析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并提出的對策。第9支團隊的《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我們在行動》,介紹了團隊成員對附近區域復工復產情況進行走訪調查并開展宣講活動的項目內容,并針對工廠企業所面臨的困難提出不同方法。第12支隊伍負責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瀘縣的調查》,以當前正在推行的城鄉醫保制度為研究對象,通過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農民參保的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胡凱對學生答辯情況作出總結。他強調,“三下鄉”實踐活動是很好的鍛煉機會,可以培養學生調研實踐的能力,希望學生能多閱讀專業相關的經典著作,使調研報告更具學術意義。各位評委老師都分別針對項目書、宣傳渠道拓展、研究模型選擇等不足之處提出了修改意見。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及答辯會充分調動了經濟學院學生參與實地調研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家及地方政策,對學院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指導意義。
(編輯:李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