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氣風發不負韶華,他,謙和赤誠行且知。他,就是來自化材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余成龍。成績優異的他,連續3年加權成績排名專業第一,曾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專業一等獎學金,在各大學科競賽中大放光芒。大四的他,已保研至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將在科研的路上不斷探索成長。

確立榜樣 追光前行
在談及自己的學習、獲獎時,余成龍總是說起他的紀檢部學長。“學長當時也是我們那個部門的部長,那一年他拿了國家獎學金,各方面都很優異的他也就成為了我的榜樣。”大一時,飽含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期待,余成龍在心中種下追光而行的種子。
從此,他瞄準目標不停歇,堅定信念向前奔。不論春夏秋冬,不論刮風下雨,每天堅持早起,從不偷懶;不論課程難易,不論選修必修,每一堂課都不缺勤,堅持坐在前排;課后勤思好問,當碰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或積極主動請教老師,或查找資料自己鉆研,絕不把不懂的問題留到第二天;注重總結,每天都會總結所學,并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與思考……
大二時,為了留更多的時間給專業學習和各類競賽,余成龍選擇退出一些社團,壓縮自己的娛樂時間。也許這樣的日子看似枯燥乏味,但余成龍卻認為這一切充實且很有意義,尤其是當他第一次獲得國家獎學金時。“那種激動和滿足,我真的難以忘懷。對于我來說,這是對過往付出的獎勵,更是對未來前行的激勵。”正因為這些長久的堅持和不懈的付出,余成龍在自己的大學時光里慢慢成長,慢慢收獲,越來越樹立了對未來的信心和期冀。
潛心科研 終結碩果
談及專業,余成龍說自己一開始對這個專業不甚了解,更沒有保研的想法。但在經過深入的學習后,他漸漸體會到了化工的獨特魅力與科研的無窮樂趣,同時也確立了日后自身的專業發展方向。“化工對我最大的影響是鍛煉了我的思維的能力——面對一個問題,不能單一地去切入,而要從很全方面、多角度去綜合考慮。”對于化工,他或許沒有“一見鐘情”,卻能做到“從一而終”。
在學習方面,余成龍并不滿足課堂上理論知識的獲取。“我認為,對于一個工科生,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獲取新知。”因而在課余期間,他主動搜集實驗室信息,積極聯系導師以獲取進入實驗室的資格,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與學科競爭力。在科研期間,他一有時間就進入實驗室,埋頭實驗,潛心研究,在不斷失敗中總結,在不斷試錯中前進,撰寫了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碳修飾Al2O3制備高水熱穩定性鈷基費托合成催化劑》。科研成果在湖北省化學化工創新成果報告會上匯報并獲得二等獎。

“回看我的科研路,非常感謝學校師長和每一位給我鼓勵和支持的同學,其中最為感謝的是我的專業課老師劉成超。是他認可我,給予了我進入催化轉化實驗室學習做科研的機會,培養了我的科研思維,鍛煉了我的科研能力。在我做實驗不如意的時候劉老師鼓勵我,耐心指導我,教我如何撰寫科研論文,如何使用科研軟件,如何分析圖表結果 ……”
科研之路,道阻且長,余成龍保研成功后,他表示自己會堅持學術性碩士道路,謹記導師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化工人”。
敢于比賽 不懼挑戰
余成龍面對競賽有一種天然的熱誠。“記得當時老師在群里發布比賽的通知,我是第一個去找老師的。”余成龍回憶道。
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實驗比賽讓余成龍記憶深刻。在參賽過程中,數據報錯、團隊摩擦、使用陌生軟件是他們遇到的一些挑戰。但面對困難和挑戰,作為隊長的他,從不氣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數據報錯那就多次實驗,團隊摩擦不可避免那就一起想辦法解決,陌生軟件不會使用拿起書本也能自學成才……“在那次競賽中,我們小組在比賽后半段才發現選取的處理方法不太對。當時最大的壓力就是比賽時間不大夠了,大家都很著急,但我們還是選擇重新處理數據。因為如果我們不這么做的話,那我們的實驗結果可能是全錯的,但好在及時改正,最后的結果也讓人滿意!”秉持著無畏之心,主動接受每一次挑戰,接受每一個能夠提升鍛煉自己的機會,余成龍在大大小小的學科競賽中取得了令人艷羨的成績。
時光匆匆,大學時光即將結束。回看過往,余成龍覺得這一路雖然辛苦但很值得,對于即將奔赴的旅程,他表示將不負韶華,砥礪前行,希望自己能在化工專業學有所成。他衷心勸勉在校同學:“我相信,只要學弟學妹們確立目標,并為之不懈努力,一定會做得比我更好!”
(編輯:劉瓊 來源: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