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高一年級60余名師生走進我校民族學博物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開展了一場沉浸式文化研學活動。通過館藏文物、互動講解與數字化展示,師生們深度探尋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精神內核,在行走的課堂中厚植家國情懷。

同學們觀看館藏文物。次央攝
在博物館志愿講解員引導下,師生依次參觀館內七個主題展廳。展柜內,一件件器物靜述匠人巧思;屏幕前,一幕幕高清影像展示古老技藝。從壯族織錦的經緯交織到苗族銀飾的璀璨工藝,從土家族三滴水床的匠心雕琢到京族刺繡的靈動色彩,每一件展品都成為詮釋中華文化的鮮活注腳。“這些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財富,它們像一條條紐帶,將56個民族緊緊聯結成不可分割的整體。”講解員以生動的語言,將文物背后的團結進步基因娓娓道來。
“這次研學活動很有意義。看到各民族燦爛的文化瑰寶,讓我想到我們雖習俗各異,但共同書寫著同一個‘中國故事’。”高一(18)班錢樂瑤同學在參觀后感慨道。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們紛紛駐足記錄,踴躍提問。高一(19)班班主任馬雪艷老師表示:“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館藏豐富、設計精妙。這次參觀活動打破了課本知識的邊界,學生們不僅看到了文化的‘多元’,更讀懂了‘一體’的深意。這種直觀的震撼,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

部分參觀同學合影。次央攝
我校民族學博物館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文物展陳、數字化創新與研學實踐,構建青少年認知中華文化的立體橋梁。此次館校聯動研學活動有效助力華師一附中高中部學子讀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明密碼,讓民族團結進步的“石榴籽”精神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